也谈“零库存”管理——日本地震引发全球供应链断层有感


也谈“零库存”管理

——日本地震引发全球供应链断层有感

 

311的日本大地震在给行业供应链带来巨大震动以外,在企业生产运作的微观层面上,以往被高度赞扬宣传的JIT+零库存的生产方式一时间也成为人们的质疑对象。

辩证地看,“零库存”是一把双刃剑,以往人们只注意了其利的一面:零库存追求在生产过程中基本没有积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制造流程的按需求生产既能极大地降低生产过程中库存和资金的积压,也能在实现准时制的过程中,提高管理效率。具体地看,企业要实现零库存就是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采购、生产、销售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储存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然而,这次的日本地震却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双刃剑的另一面,即在由制造商和各种零部件供应商所构成的紧密产业链条上,全球供应链的中断会非常迅速地传播开来,从而导致各地工厂的关闭。而且,全球很多生产商还在近些年减少供应商数量,以便在合作供应商那里获得折扣价,这就使得风险进一步加剧: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企业将可能无法维持生产,因为工厂已将库存保持在最低水平。

JIT生产及零库存管理本身并不必然会造成本次日本地震中供应链断层的短板,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从逻辑上讲都是延续科学管理学派的思路,是线性思维、确定性思考的结果。而当前商业和市场环境的现实却是,到处充满了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每天都在上演“黑天鹅”飞出来的故事。因此,当“九级强震+海啸+核辐射”这种巨型黑天鹅飞出来时,按照传播产业布局和生产方式运作的体系曝露出短板和不适应是很自然的逻辑结果。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应该从系统思考的理念入手,多做非线性思考。例如,系统科学里在衡量一个系统稳定性时有一个鲁棒性Robust)的概念,在JIT及零库存的生产系统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鲁棒性差,换言之,JIT生产及零库存模式对整个产业链生产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在外部生产环境变得越来越不确定时,任何的突发事件都可能对整个生产链条造成巨大影响。除此之外,系统越庞大,构成要素越多,产业链延伸的越长,系统的鲁棒性就越差,所谓的“蝴蝶效应”经过传递也就越 发明显。这也是本次地震对全球诸多产业链造成破坏的原因,尤其是IT、汽车等工序复杂、JIT生产实施程度较高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