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光辉·无穷——清华老校歌


自强·光辉·无穷

 

——清华老校歌

  

在被美国称为“赔款学校”时期,清华曾有一首英文校歌。贺麟1919年考入清华,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根本认为清华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华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清华大学教授徐葆耕认为,校歌应是时代精神的折光,是师生的灵魂家园。

 

1923年前后,清华公开征集校歌歌词。国文与哲学课教师汪鸾翔以〖西山苍苍〗词应征入选,经本校英文文案处主任何林一夫人张惠珍配曲,成为校歌。

校歌第一阕为——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讲学校的位置与学生来学之状况,揭示出融汇东西文化为本校教育的宗旨。“春风化雨“用孔孟教学故事,意在师生每念及此,冲突可少,情感自深。

 

第二阕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讲“本校设备之大凡及学生用功之次序”。“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指科学、文学、哲学所含各学科,并行不悖,任人选择。

 

第三阕为——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展露钟,水木清华众展露钟。

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再赞东西文化,言明吾人身负介绍、交换灌输之责。贺麟说,学者首重器识,次重事业,末重语言文字。现在的青年大都目光如豆,“喜凭一才一艺天生的鬼聪明,来出小小风头,绝未作丝毫涵养器识的功夫”。“器识其先”句“实对症良药,予吾人以极大的教训”。

 

当时,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清华持中西会通的态度,即如梁启超所说,中西文化“结婚”,可诞生新的“宁馨儿”。因此汪鸾翔说,校歌中“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两句“为我校所有的实质”。

 

西南联大时期的校歌也是经典之作——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檄移栽桢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燕京,还燕碣。

 

 施嘉炀之子施湘飞说,在联大营火晚会上,每唱到“待驱除仇寇复燕京,还燕碣”时,许多人边唱边哽咽流泪。

 

(来源:摘自《清华骄子 百年歌唱》,刊于《中国教育报》 2011-04-17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