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7日 星期六 05:05 更新 |
【明報專訊】內地經濟短期或有上有落,少有人質疑總體發展前景片光明。不過,大和資本認為,內地經濟或只享有5年的無憂期,在2016至2020年將會遇上很大挑戰。
|
大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表示,以未來5年經濟增長8%、2016至2020年平均6%計算,中國在2020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系,總消費及投資均名列第一,屆時人民幣亦順理成為國際貨幣。
不過,由於人均收入增高,中國將失去現時仍擁有的低勞工成本的優勢,面對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加上大規模城市化,若果內地未能製造足夠服務業及高科技職位,會令失業率升,危及社會穩定。
孫明春續指出,當收入增加但固定投資減慢,有可能形成資產泡沫。另外內地經濟甚依賴原材料,商品價格將持續被推高,拉高企業成本,更衍生環保問題。
孫明春表示中國應該立即著手創造服務業職位,增加研究經費及推動環保及改革資源價格機制等。
大和亞洲首席策略師Colin Bradbury表示,看好未來5年新能源、醫藥保建及資訊科技等行業的前景,亦可留意陸續而來的行業整合(如水泥、石化等)及價格自由化(電力、食品股等)對行業帶來的改變,前者將會令強者愈強,後者則消除價格管制帶來的盈利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