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出幸福
丁启阵
昨晚九点半,接到吴浙宁的电话,告诉我他正躺在镇北云岩寺旁一座水面凉亭里,嗅着橘花的香味。
吴浙宁是我的中学同学,在家乡小镇上经营着一家无名的饭馆。饭馆没有名字,没有菜单,没有价格表,但有名气,常有几十公里外的食客慕名而至。食客到店,无需点菜,上什么吃什么。酒醉饭饱,吴浙宁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从无异议。吴浙宁的饭馆,生意一直很好。
吴浙宁的爱好不少,吃麻辣小龙虾,K歌,蹦迪,打麻将,兴头都挺大。但是,兴头最大的,却是跟这些项目大异其趣的一件事情:夜间到山谷里、田垄上,嗅着大自然的气息,小睡一觉。最近几年每次暑假回家,我都会抽出一两个晚上,跟着吴浙宁,到他常去的山谷里、田垄上,体验一把。其中一次,暑假中,跟吴浙宁坐在我们村口的一处公路边,我生平第一回嗅到了稻谷灌浆时的清香味道。那清香,沁入心脾,能醉人,能解乡愁。同时也令我感到惭愧,十六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的我,竟然闻所未闻:稻谷灌浆时分是会散发出阵阵清香的。
吴浙宁不差钱,但在我的家乡,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他算不上是有钱人。但我可以肯定,他是生活得最有情趣、最有滋味的人。一天里,花四五个小时在饭馆经营上,其他时间,不是睡觉就是休闲娱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雷打不动,从容不迫。偶尔给我发条短信,打个电话,通常也只是让我帮他考证一个家乡方言的难字、询问一句老话的出处之类无关温饱、痛痒的雅事。有一次,我心血来潮,打电话给他推荐了一段当时正火的网络视频。他看过之后,颇为兴奋。专门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感谢之余,嘱咐我以后遇到此类有趣的东西,一定要推荐给他分享。
这一次,吴浙宁在山脚水亭里嗅到橘树花香,心情愉悦,忍不住要跟我分享。凑巧,前两天我到上海、杭州走了一趟,告诉他,在那里我生平第一次注意到香樟花的清香,心情也很舒畅。吴浙宁告诉我,橘树花的香味比香樟花更浓郁,更令人陶醉。他引用晏子使楚“橘逾淮则为枳”的古文,说我所在的北京肯定是见不到橘子树的。我明白,他在为我不能嗅到橘树花的香味而感到遗憾。
我以为,吴浙宁的幸福,一半来自饭馆经营的成功,一半来自他敏锐的嗅觉。
当今形势,政府显然难以给我等平民百姓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安全可信、价廉物美、适合居住的生活环境。细民百姓,烦心之事很多。这种情况下,倘若不想铤而走险,那么,向我的老同学吴浙宁学习,谋生的余暇时间,比如说傍晚时分,走到山间、田野之中去,用自己的鼻子嗅出感官愉悦,嗅出心情舒畅,嗅出心灵平静。至少,它不失为一种自求多福的妙法。
20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