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根本任务在于要全面认识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机制整个体系的建设、优化、再造问题。前文说过,从微观看,企业是一个资源配置中心,而作为超级企业的政府也是(宏观的)资源配置中心。而现在的聚焦点在于,可以而且应当宏观与微观的资源配置机制结合起来,切实发挥能把这二种不同机制结合起来的种种社会中介机构的资源配置中心作用。然而事实是迄今为止这些作用没有发挥好;国家独揽于手中。当然政府有政府的定位,有一个属于他的的责任。
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说,价格监测报告制度目前依然在实施,只不过随着一些农产品价格回落,日报制度已经部分取消。
(4.1)价格监测预报的作用的确很重要。而问题是,第一,他们的监测总带有政府色彩,很难不失准;第二,他们现在主要为政府服务,面向社会大众发力不多;第三,他们的事业与企业二重化身分纠结,矛盾亟待解决。
价格报告制度开始于2006年4月,当时国家发改委价监司为健全完善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将原有的对主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品油价格(破解油价困境两种监测报告,扩大为四个,即重要消费品和服务价格、重要能源价格、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和重要经济作物价格,每月分别报告3次或1次。但上述物价报告制度在2010年的一波涨价潮中被打破,粮食、肉禽蛋奶、蔬菜、水果等食品的价格被改为日报。)
(4.2)为什么要去直接干预市场呢?政府行为的定位在哪儿呢?“计划经济”老病患根难除。
而今年国家发改委则开始更为频繁地通过约谈,来稳定市场物价。尽管发改委一直辩解称,“约谈并非干预市场”,但这一做法,在遭到学者批评的同时,也遭到了市场的反感。
(4.3)要找出内在规律,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办事。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说,稳定物价,政府决策部门应该是标本兼治,找到问题的原因,是受到成本冲击的,应该通过措施减缓成本冲击的程度,并适度允许农产品价格上涨;而更根本的问题在于流通环节、市场秩序、生产经营的方式等,政府应该多做这些方面的工作,否则就有干预市场的嫌疑。
(4.4)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政府本身没有进步,没有真正进入市场经济,这是极其可怕的。过去,毛泽东说,严重的问题在教育农民,现在应该说,严重的问题在教育政府官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难以哉!
而来自农业产业商会的人士说,“直到今天,我们价格主管部门采取的措施几乎没有丝毫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