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与M2高增长为通胀主因


  5月11日消息,国家统计局上午公布4月主要经济数据。广义货币(M2)余额7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3和6.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6.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流通中货币(M0)余额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在QQ空间发表文章表示,货币超发与M2高速增长,不仅是导致目前资产泡沫的主要推力,也是目前通胀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日趋严峻。

  资料显示,今年1-3月,广义货币(M2)分别为73.39万亿元、73.61万亿元、75.81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3%、15.7%、16.6%。

  中国M2规模成为世界第一,李迅雷指出,这是央行、商业银行、政府、企业和个人合力推进,中国经济在全球份额上升的结果,但货币份额的升幅大大超过经济增速。

  李迅雷表示,中国货币创造从1978年至今,大致经历了引进外资、出口导向、房地产开发三大阶段,这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

  李迅雷指出,2004-2008年,当出口增长迅猛、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热钱流入增加时,每年新增外汇占款约占到新增M2的一半;而当全球经济进入低迷和复苏阶段时,大规模投资所带动的信贷增长又占到新增M2的70-80%左右,支持了M2的高速增长。

  我认为,中国M2高速增长在体制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长期的高储蓄率、大中型银行的政府背景和垄断地位,这导致其资本金规模的扩张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缓慢。

  李迅雷表示,货币超发与M2高速增长,不仅是导致目前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的主要推力,也是目前通胀的主要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将最终使消费对GDP的贡献下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日趋严峻。

  我认为,财富与通胀都是货币超发的反映,“中国的财富神话是过量货币在资产上的体现,通胀是在商品上的体现”。

  此外,李迅雷第一时间在腾讯微博上针对4月经济数据发表评论。

  李迅雷表示,从进口增幅大减,M1增速降至12.9%及工业增加值回落至13.4%等均可印证,未来企业投资意愿将进一步下降,紧缩货币政策有望在下半年提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