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偷窃,千万别偷故宫
2011年5月8日北京故宫博物院被“凿墙盗宝”。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展出的临时展览《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展品失窃。(展品为香港两依藏博物馆的首饰盒等20世纪作品)9日,北京警方接到报案,经过缜密侦查和科技手段的运用,警方于11日在丰台区友联时代网吧将犯罪嫌疑人石柏魁抓获,历时只有58小时。
小偷偷走了公众的安全感
故宫安防天下第一,人称“京城第一保卫处”。但是,如此严密的防控体系依然没能阻止盗窃案的发生。从社会安全角度来看,犯罪分子不只是突破了固若金汤的故宫防线,同时也突破了人民心里的安全防线。他偷走的不仅仅是几件展品,而且还有公众的安全感。事发人们难免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连故宫这样戒备森严的“京城第一保卫处”都不安全了吗?
四防是铜墙铁壁还是空城计?
从此案可以看岀:四防虽好,别忘一防。
四防:技防、人防、技防、物防和犬防
一防:心防。即责任重于泰山,预案先行等软件建设。
依据此前媒体报道,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故宫的安全防卫工作几经演变,如今形成了技防、人防、技防、物防和犬防的四道防线。号称“京城第一保卫处”。在“技防”方面,故宫在一级风险地点装有最先进的设备和至少三种复核手段;在“人防”方面,靠的是人海战术,人数超过240人;在“物防”方面,故宫安装了大量的铁栅栏、铁窗、防爆玻璃和铁柜,并进行了加封加固或更新;在犬防方面,故宫的犬队担负着闭馆清查、施工工地夜间蹲守和突发事件安防等任务。故宫每天闭馆后,还有至少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个烟感探测器和400个摄像头在运行。此外,依据预案,故宫的纵深体系,已被区分成防护区、监控区和禁区。如此严密的安防确实不愧“京城第一保卫处”的称号。
七大疑问
1. 《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安保预案在当夜如何启动的?
2. 小偷怎么会潜入斋宫这个故宫腹地?
3. 上千的报警器为何集体“装聋作哑”?
4. 犬防的犬在何处?
5. 安保人员为什么抓住小偷又让其逃跑了?
6. 小偷夜遁之后,故宫保卫系统总动员了吗?
7. 故宫深院高墙,小偷是凭借什么高来高去的?
没有天生完美的安保预案,我坚信:故宫安保会发挥以往的优良传统,责任大于天。预案要先行。吸收教训,痛定思痛。不断完善,日臻完美。深深祝福故宫平安。
五起盗窃,四次岀不了故宫
根据资料显示,建国以来,北京警方有记载的故宫失窃案一共发生了5起。1959年8月16日,一个20岁学生制造故宫盗宝第一案,随后在火车上被乘警抓获。紧接着1962年4月16日,盗宝贼孙国范盗金碗金碟还未离开故宫即被抓。1980年2月1日,陈银华盗“珍妃之印”也是还未走出故宫及被抓。同年夏天,韩吉林也欲盗“珍妃之印”未遂被擒。随后1987年7月又有何德强盗宝未遂被擒。
六次故宫被盗的特征:
1. 人员:盗贼多为外地人,青年人。不是江洋大盗。
2. 情景:多是临时起意,而非预谋已久。
3. 时间:多是白天潜入,半夜动手。
4. 空间:多在腹地故宫深处。
5. 性质:单独做案,少团伙犯罪。
以往历次盗宝,小偷均出不了宫门。那时的科技防范,显然不及今天四防。可见今日故宫四防虽好,却缺心防。
请相信北京警方:公安太神速
北京警方接到报案之后迅速采取行动,缜密侦查,综合利用各种科技手段,仅仅用了58小时便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如此快速的行动,如此高的破案效率连两依藏博物馆馆长都称赞“我们的公安太神速了。破案速度,比我们期望的还要快,真的没有想到!”公安机关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公众,我们是保卫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有我们在,社会安全就有保障。
千万别偷故宫的六个理由
1. 六次大盗,四次小偷岀不了宮门。
2. 两次虽出了宫门,迅速破案。
3. 盗故宫必是惊天大案,侦破决心大,破案力量云集,
4. 犯罪分子无法销脏,
5. 群众眼睛雪亮,窃贼插翅难逃。
6. 北京警方的侦破力量举世无双。
当然,公安机关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并不是孤立的,它应该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其他防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积极有效的安全防控体系,共同抵御侵害社会安全的各种威胁。在这个体系中,公安机关应起到主导作用,协调社会各方,积极的发展联防联治工作,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安稳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作为人民警察,一定不能辜负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一定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筑起一道安全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