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企业赴美上市遇冷意味着什么?


  中国网络企业赴美上市遇冷意味着什么?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上市创造一个又一个创富神话,激发很多企业跃跃欲试,网企赴美上市的热情一发不可收,而在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风”的热烈追捧下,财富神话不断涌现。去年底当当优酷的IPO疯狂还未淡出人们的视线,奇虎人人网秦等已经在争议声中相继上市。此外,还有土豆、迅雷、淘米网等十多家公司传出筹备上市的消息。

  网企第一波上市潮发生在1999年至2000年间,为网易、新浪、搜狐等的门户时代;第二波为2003年至2004年间,其中有携程、腾讯、盛大、前程无忧等;第三波在2007年,有阿里巴巴、巨人等。通过境外融资,这些企业发展迅猛,纷纷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201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搜房、当当、优酷等成功赴美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掀起第四波上市潮,据中新网证券频道统计,截至2011年5月9日,自2010年以来赴美上市的中国网企有11家,其中网秦、世纪互联、易车和麦考林目前已经跌破发行价。

  据中新社5月13日报道,2011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掀起新一波赴美上市高潮。但自上周开始,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中国概念股开始遇冷,优酷、当当网等本轮上市的公司股价均遭遇寒流,而上周上市的网秦、人人网和前夜上市的世纪佳缘网,股价均曾跌破发行价。在迎来一波令人头晕目眩的赴美上市潮后,中国互联网在美新股表现急转而下。

  多位业内人士公开表示,近期扎堆赴美上市的中国TMT(科技、媒体和通信)企业估值过高,很可能再现十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悲剧。对此,i美股主编梁剑认为,目前在美国的中国概念股中,TMT行业相较一些传统行业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泡沫,近期互联网公司的频频破发显示出投资者对这一现象的警惕。但十年前很多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不但没盈利,连营收都不多;而现在这些互联网企业经营情况要好很多,有明确的盈利模式。预计这次“泡沫”不会像十年前那么严重。

  在人人网股价连遭重挫,11日宣告“破发”。中国的移动运营商网秦5月5日挂牌上市的当天,股价就下跌了19.13%。因而有美国当地舆论称,对于中国网络企业“盛宴似乎已经结束”。《福布斯》杂志称,人人网的股价表现令人想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目前对中国互联网概念股的狂热仍基于一个传统的理念,即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作为乐观判断的一个模糊的基础。因而,过度高估的价值最终还是要恢复到理性区间。

  分析人士称,中国的网络企业今后需要谨慎应对市场反应,并注意观察和学习。日本《产经新闻》表示,相比先进国家发展更为成熟的网络产品和营销体系,中国网络企业尚“底蕴不足”,商业模式并不健全。分析人士表示,世纪佳缘临时修改招股说明书,以及此前人人网和土豆网财务信息、企业数据被怀疑不实,一些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因被怀疑财务作假而被停盘或被恶意做空,都表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活动依然“需要学习和遵守国际规范”。一些游离于规则之外的行动尽管不会影响到公司业绩和股价,但是长远看会损伤市场信心和企业形象。

  中国网络企业赴美上市遇冷,而在中国即将揭开序幕,人民网将登陆A股市场,拟发行4000万股A股,融资8亿元人民币(合1.2亿美元),消息称人民网将于6月在上证所IPO。人民日报5月10日撰文指出,截至2010年底,人民网、新华网、东方网等10家首批试点网站的转企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如果人民网成功上市,将创造两个第一,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中国新闻网站,第一家整体上市的中国新闻媒体。

  网络企业上市关键是市场、盈利模式、核心技术、治理结构及管理团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中国网络企业赴美上市遇冷不妨将目光转向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