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运作得不到补充的强权政策中,社会上没有选拔人才的机构,只有高考模式,这种选拔螺丝钉式的模式,颇有大跃进弥漫教育界之势,本是学者办学、国家出资支助模式,却成为国家办学并力求响应各级教育官员号召的强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人都是模式中的固定枢纽,固定了内容,固定了教学组织形式,固定了作息时间,在这样层层“固定”中,能有个性吗?教师是“固定”模式中的机器或执行工具,出现偏颇时,就想起教师应该怎么教的问题,而从不考虑教学大纲、学制的问题。替罪羊------教师,被作为靶子的一面在上演的同时,另一面却是官员的理念,“官大意味着知识渊博”反映在教育各级官员的行动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育的一切现象不是以学生的状况为线索,而是以上级的命令为线索来研究,高考的大模式下还无形中设计了为之服务的更多层层小模式,教师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学生的命运前途也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却掌握在模式中,不得不适应奴化人的模式并迷信权力,被迫成为应试教育的推动者和牺牲品。连自由支配的时间的没有,还谈什么个性?教师连个性都没有,何以教出有个性的学生?
以权力的价值削弱科学的价值,便会在各个领域出现不正确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