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国君 北京 资深媒体人
张国君,资深媒体人、国家科技部《跨世纪人才》杂志创办人、中国市长行长董事长城市经济论坛创始人、主题城市概念首创人、台海问题业余研究员
最近马英九推出两岸中文字“识正书简”的文化议题,例行性地又遭到绿营的炮轰。对此,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赶紧解释,马英九是希望对岸能够鼓励人民认识正(繁)体字、读正(繁)体字,因为正(繁)体字的中华文化已经流传几千年,所以马英九的意思是希望对岸能够瞭解、认识正体字。
无论是为了掌握两岸交流中文化方面的话语权也好,还是认识到了简体汉字的客观存在的社会能量也好,总是比马先生原来坚持的恢复繁体字的观点前进了一大步。套用大陆的话来表示,是符合和学发展观的。因为“去简复繁”显然是不可能的,缘由是一来简体字确实可以节省人们的书写时间,而时间相对每个人来说是构成其生命的最宝贵的不可重复性再生的资源。二是简体字在大陆的使用人数相对总量,远远大于全球繁体字使用人数的绝对总量。三是“去简复繁”工程巨大,成本巨高。四是简体字已经被联合国指定为官方文字,甚至联合国都有专门的中文的简体字网页。另外全球的汉语网站、网页基本上都是简繁幷存的。
其实,全人类的文字基本上都起源于图画,都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
就英文而言,大家应该知道,“A”是“牛头”的图画;“B”是“家”或“院子”的图画;“C”和“G”是“曲尺”的图画;“D”是“门扇”的图画;“E”是一个“举起双手叫喊的人”……字形也是相对繁琐,也是一步步地进化到今天的。如果倒退回去连英文字母也很少有人认得。可是爱好古英文字母的人却也在艺术化地传承它。
标准古汉字素有正、草、隶、篆等常用的规范表现形式。正体字,最早来源于楷书,就“正体”一词的由来,最早可见于宋《宣和书谱》。今人称之“正体汉字”,原叫“正书”,也就是“楷书”或“真书”。现在大陆通行的简体汉字是大多是根据草书的约定俗成再加上会意及其他简化而来。所以,称繁体字为“正体字”显然不够严谨。还是简繁称之,于逻辑、于概念才说得过去。
“书简识正”之提法在大陆就容易出现混淆:大陆的“正体字”就是简体字,“书简识正”=“书简识简”=概念重叠=逻辑错误=无效概念。
在台湾大有超过大陆文革之势的如此之强烈的意识形态背景下,现在提出“书简识正”也是时机不大成熟,比较容易招致事实上已经招致绿营的攻击了。
所以最稳健的提法,应该是“书简识繁,顺其自然”。听起来好像是废话,但是,在台湾,随着两岸的交流,确实有识简体字之需要;在大陆同样有巩固认识繁体字的需求。所以有意识的强调这一点,对中华文化的有机整合、系统传承和创造性光大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的。简繁字体作为汉字的两种表现形式,过分的强调任何一种,都于天道、地道、人道有悖。尤其是包括个别大陆学者都主张的“去简复繁”更是不值得提倡。这是因为——
1.繁体字本来就存在,无需恢复;即使在大陆也有着极其丰富的繁体字字库。另外书法艺术家也多半是用繁体字创作。
2.使用简体字的是13亿中国人,这是汉字简体字的主要使用者;所谓恢复就是颠覆13亿人的书写、思考习惯。颠覆这种习惯已经非人力可以为之;
3.简体汉字是中国政府与人民的通用文字,颠覆性的“复繁”容易被看成是阴谋——变相的“文革”——拖中国社会前进的后腿——因为这会浪费极大的社会资源和时间成本!
4.简体汉字是联合国通用的其中官方文字之一,这种复旧行为同样会造成国际资源和时间成本!
5.繁简幷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既有创新的简体字,也有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传承的繁体字。行书的简化方式是汉字简化的基础,它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中国的现行状况正是繁简幷用。大陆实行简体字,台港澳实行繁体字,既是多元发展,又是有机传承。
6.所谓的“恢复”繁体字说穿了,就是再搞一场无谓的“文化大革命”个中的苦辣酸甜,只有经历过“文革”的中国人自己感同身受。
7.台湾只用了仅仅四个汉字(还是繁体的)就让它的经济倒退了20年,由亚洲四小龙,倒退到不如大陆的一个省。而且大陆的N个省正在超越台湾。那四个汉字是“去中国化”。如果把中国字库里的6万多个汉字,都去作复古处理,再经过对13亿人的教化,至少还要50年(新中国成立60年,文字改革就用了50年),这巨大的时间与生命的成本谁来负担?等这个复旧的“伟大”工程竣工了,13亿个邓世昌早就都被击沉了,那个金鸡形的版图1/3属于膏药旗、2/3属于星条旗了。
对于吕秀莲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就是从文字统一做起,马英九应该是建议中国大陆学繁体字才对”的说法,扭转13亿人的语言、文字和思考习惯,可能吗?螳臂的很。
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陈云林不到台湾,怎知顽固的台独分子责之狠切?马先生不在大陆怎知道简体字的力量排山倒海?国外汉学家骨子里没有中华文化的血,怎知道简体汉字已经透骨入髓、刻骨铭心?国内汉学家坐在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办公室里,怎知道写简体汉字是珍惜生命与时间的真正意义?
所以还是要“书简识繁,顺其自然”。
原文网址
马英九先生,我看最好还是“识繁书简”(图)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