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饭局上的创意风暴
周末聚会常有,像今天这样,在饭局上如此展开创意的,甚少。
中午,朋友李沁发来短信,晚上聚会神侃。地点在位于朝阳公园附近的蓝色港湾。
我带上酒,她也带了两瓶红酒。结果,大家都是开车而至。酒连开都没有开,大家要了茶,可兴致有增无减。
一起聚会的还有,还有管理专家梅总,投资专家刘总,港中旅的田总,旅游卫视的《行者》制片人张女士,创意设计的付总和京城大律师叶先生。8个人,应该说,行业有交叉,话题自然就有有很多兴奋点。
大家正谈的投机,李沁请大家为新的公司名出招。作为沁人心彩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从清华到美国的哥伦比亚,拥有着华丽的简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美国电视艾美奖学院奖得主,北京“千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和中关村“高聚”人才,还是北京青商会的秘书长。最近,她想在目前公司的基础上,成立集团公司,需要给集团起一个好名字。
从从事的行业看,做的是传播。李沁的内心,更是希望做一个把中国传播给世界的桥梁。
大家开始发散思维,有的说是“领世”,有的说叫“沃德”。这时,做投资的刘总说起他之前一个朋友起的公司名,叫“能力”,加上后缀,就是“能力**有限公司”。博得大家大笑。不过,这样一个反向思维倒是给了大家一些启发。
这时,叶大律师冒出两字:“无声”。
“这好!”大家一致认可。觉得既大气,又有味道。关键是有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
既然觉得好,大家就开始解释这个词。从谦虚的角度,从直接的传播,大家觉得无声,囊括了一切。
我的观点是,无声表达出了三层意思:对企业内部,是一种倾听;对客户是一种忠诚;对消费者是一份尊重。大家都觉得解释的不错。这时,一直没有吭声的港中旅的田总,开始发话。在她看来,无声,最原始的初衷就是要告诉别人,我是与众不同的。正是应了那句话:于无声处见惊雷。
田总认为,无声本身就是一种自信到极致的表现。那到客户面前,更要说出我们的与众不同,这样才符合这份气场。
此话一出,大家如醍醐灌顶,田总把我们拉回到一个正确的原始的方向。“无声”被大家经过思考,揣摩后,更加认同。
饭局接近尾声,做投资的刘总,也是北京青商会的执行会长,计划要成立一个新公司,这时,田总脱口而出,就叫“小声投资”。
瞬间琢磨后,大家都拍案叫绝。
“小声,太好了。”俗话说,闷声发大财。百度一下“小声”二字,结果都是和金钱有关,有的是小声问一声,什么股票最值得投资,有的是小声地问问,做什么投资最好。激动地刘总恨不得现在就打电话让员工进行注册。想起周末,才作罢。
从“无声”到“小声”,看似不经意的两个词,实则体现着行业的原始特征和做事的方式,具有极强的联想度和画面感。
不同行业的人在一块,思维不仅仅是相互补充,更是相互启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时常会有格言化的话语出现,时常会有碰撞,并火花四溅。
近三个小时的饭局,没有喝酒,却创意不断。这是一次新发现。难得有这样的饭局,大家一边满足食欲,一边享受智慧。
“明清石”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1721108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