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与独狼地产营销公司与地产人的转型


大象与独狼地产营销公司与地产人的转型
 
“一切就像静止的流水或冰面下的暗涌,在一日复一日看似安稳的表象下积蓄着巨变的力量,或是等待阳春季的苏醒,但正因其变动,所以孕育着更多的可能;因其新陈代谢,所以固存的秩序与规则会被颠覆与抛弃;因其隐晦莫测,所以会发生更多意想不到与惊喜……”
打破宿命
几乎所有的地产策划公司都会经历“小公司--大公司--小公司”的宿命循环。一家公司成立了,多年生存发展、逐步壮大,变成一家颇具实力的大公司,随后裂变,分解成2个或更多个公司。且不说“大”是多大的规模,且不说这个循环的周期是3年、5年或是10年。事实上,在几乎每一家营销策划公司的生命周期中,这个循环必然准时上演,似乎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宿命。
究其原因,除了反映了策划行业动荡和不稳定,更多的还反映了营销策划行业的各种资源极度分散、无法有效集约的现状与困境。无论是人才、地产客户资源,还是策划公司商业拓展模式、制度与文化的探索,在一轮又一轮的组织和分裂中,统统无法形成集约和积累。从而使得大量策划公司的分化与发展,除了名与量的变化,在质上并无突破,实质上都在周而复始的在走老路,直至激情散去、未来迷茫而不可见。而一旦行业成长亟需的成长养料和资源无法凝聚、集约、积累,这个行业就无法出现冲关者;没有冲关者,这个行业也就原地踏步,始终缺乏成长和进步。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营销策划公司今日的困局,积弱于中国策划行业的“年轻”,但亦寄希望于“年轻”。年轻代表着踉跄的鲁莽与不成熟,也代表着蓬勃的活力与希望。随着中国商业社会的成熟、行业者不断的学习和领悟,出现冲关者,只是时间问题。
新趋势——大象与独狼
在新一轮策划公司的发展中,马太和长尾效应将并存,未来有两种公司必定成为明星。一种是“大象”公司,依靠强大的吞吐资源的能力,以及与之匹配的结构和系统胜出。这类公司将通过大量行业资源(人才、地产客户、传播资源,甚至公司、资本资源)的集约、整合和消化,在规模和模式上形成对固有行业宿命和发展瓶颈的奋力一击,全力冲击旧规则与旧标准,并随着市场发展一路过关斩将。“大象”,一旦冲关成功,必定能让行业资源由分散走向集中,由大而化之变成真正的规模优势,从而为整个行业探索新出路、打开新天地,进而引领行业、提升行业。
另一种是“独狼”公司,伴随着行业分工、人才细分的趋势,通过尖端的专业能力和精简的结构胜出。这类公司,将利用减法效应,将公司的能力和结构削尖,成为一家“锋利”的公司,以此获得不可替代的能力优势和发展通道,成为整个策划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顺应这一轮“大象”与“独狼”发展进程,传统营销策划公司中的市场部、销售部、策划执行部的分隔会减弱,而是形成针对统一目标,调集具有品牌、策划、传播背景的人才以Team work(大团队)的方式运作。一方面,品牌整体的运筹战略和组织策略统归于一个大脑中枢指挥;另一方面,通过策划的跨界化,传播、沟通将有机会与其它领域杰出的人合作,搭建出一个始终围绕目标的开放式的互动沟通平台。这种系统下运作的品牌与营销行为,因其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高度和一体化的系统运作模式,必将构成了对行业既定操作水平和操作标准的强力突破,也能为地产客户带来全新的、不可限量的市场价值,从而带动全行业在模式、制度、人才等各方面的全面成长。
而此时,跨界和流水型的品牌运筹和沟通模式,也将重新定义策划人员的角色和能力。策划人员的角色将不再是策划的执行者,而是要具备趋势判断、行业视野、营销洞察、跨界思考、沟通创造,以及对策划资源的整合能力,可以针对目标提出最恰当有效、最全面系统的营销策划解决方案,搭建执行所需的人才和资源平台,并负责监督和评估策划方案的质量。他可以为某个项目找一个前卫建筑师设计一个体验产品,或是找某明星代表以某品牌的名义进行包装或演出……这时的策划人,不再只是前台的舞者,他开始隐身幕后,成为地产企业和项目的维护者与营销传播的策划与监督者。
营销策划人,也绝不再单纯是在办公室苦思冥想的设计师、文案或拼搏于案场的销售,而转型为跨界营销资源的策划者与整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