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的特征;
2、在开放式画圆的情境中,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前置补偿
我们曾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逐一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出示“圆”,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和刚才的那些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导入新课
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也是一种很美丽的图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来认识圆、感受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一)
三、精讲点拨
1、举例说圆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圆。你曾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圆?
2、认识圆
因为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人们在生产、劳动、生活中,经常用到圆的知识,就连设计游戏也不例外。
出示课本上面的套圈游戏。比较三种不同的设计方式,你认为哪种设计比较公平?为什么?
3、圆各部分的名称
(1)圆心
动手操作:拿出一个圆,把它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动手在你的圆上标出“圆心O”。
(2)直径
动手描出你刚才对折圆时的那条折痕。观察这条线段,你有什么发现?
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
想一想:一个圆中,有多少条直径?(无数条)
量一量:这些直径的长度怎样?(都相等)
(3)半径
在圆上任意找一点A,用线段把圆心OH和圆上一点A连起来。
像这样,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想一想: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无数条)
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怎样?(都相等)
3、判断:指出下面圆中,哪条是直径,哪条是半径,哪条既不是直径也不是半径?为什么?
观察、比较,思考以下问题: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4、画圆
(1)怎样画圆?你有什么方法?
(2)介绍圆规:
圆规,是画圆的专用工具。
介绍圆规画圆的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学生练习画圆。
思考: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四、看书质疑
今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圆的一些特征,学会了用圆规画圆。
打开课本:第2、3页,看书质疑。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1)、圆的位置与( )的位置有关。
(2)、圆的( )决定了圆的大小。
(3)、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有( )条,它们的长度( );在同一个圆中,半径有( )条,它们的长度( )。
(4)、在一个圆中,圆心通常用字母( )表示,半径用字母( )表示,直径用字母( )表示。
2、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只能画100条直径。 (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
(3)圆的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 )
3、用圆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2)人在围观时,为什么会自然地围成圆形呢?
(3)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安在什么位置?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