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编辑的最新一期报纸(《老君山特刊》第十三期)的具体文字内容:
郭向阳/文
我所编辑的报纸
《老君山特刊》第十三期
(2011年5月15日出版)
内容实录:
老君山特刊
2011年 第五期 总第十三期 主办:河南省老君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2011年5月15日星期日
农历辛卯年四月十三日
一版
老子文化墙建成老君山又添新景观
2011河南省老君山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上午9:50~10:50在老君山道德广场举办祭拜大典,青年歌唱家霍昆唱《老子颂》,国家一级演员于同云颂《智者老子》,
据悉,节庆期间,晋、冀、鲁、鄂、陕五省主要客源地200家旅行社将到老君山景区踩线。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各地市博客版主80人进行“相约老君山”大型采风活动,展示栾川的山水精品,体现栾川的文化精粹。5月7至11日将举办老君山文化庙会,举办商贸交流活动,杂技、戏曲等文艺演出、名优小吃大赛等精彩活动。
庄严盛大的祭拜大典,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让花红柳绿的栾川处处透露着道家的独特风骨;旅游商踩线、摄影家采风,让绿色健康的栾川时时显现出诱人的市场魅力。2011河南省老君山文化旅游节高规格、高水平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老君山景区的文化底蕴的提升,山水旅游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并进一步促进栾川旅游业的再度腾飞。
老君山景区提前做准备,在五·一节到来前,通过中层以上干部会、全体职工动员会,扎实有效的对营销宣传、食宿接待、车辆秩序、咨询服务、交通索道、景点线路等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公司上下齐心协力迎接五·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入五一节,老君山景区盛装迎宾,景区内各个景点装扮一新,山上到处山花盛开,暖暖春日下,各个景点,桃花、杏花、梨花、连翘花、山茱萸花及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红白相间,红黄相映,危崖奇峰,绿树红花,交相呼应,让景区靓丽异常。老君山的靓丽景色,深深地吸引了八方游客,以团队游、自驾游为主的游客,纷纷从郑州、许昌、漯河、南阳,及湖北、江苏、山西、陕西、河北,大量抵达,老君山景区内,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繁忙异常,老君山景区内到处车水马龙,万头攒动,所有停车场均爆满,中天门、老君庙场面火爆,追梦谷人山人海,五一节三天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团队1000个,自驾车5000辆
老君山景区全力推进创建5A景区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规范化、系统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程序,提升服务标准。
二是扎实推进景区智能一体化管理系统。投资100万元建立景区电子门票检验系统及景区景点全天候电子监视系统,目前已经建成,进一步调试后即可进入正式运营,届时老君山景区将更加靓丽动人。
三是对景区标识系统提档升级。按照国标要求,投资150万元对景区内的所有标识系统进行规范化升级,目前已开始进入正式施工。
四是高标准对各种旅游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目前,根据对景区旅游设施摸底情况和《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要求,计划投入资金2000万元元对游客中心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及装修,投资1000万元对景区所有道路进行加宽加固安装防护栏,投资500万元对景区的公厕进行改造扩建,投资300万元修建老子文化墙,投资50万元修建老子文化苑巨型可移动花坛,并计划投资3亿元进行老君山山顶庙宇群落建设,目前各类改扩建工程已经全面展开,庙宇建设工作即将在近期开始。
五、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工作,积极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明确各部室职责,举办“2011河南省老君山文化旅游节”等等大型节庆活动,通过一系列创建5A景区活动,进一步提升老君山景区的美誉度、知名度。
创建5A级旅游景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景区的文化底蕴,永无止境,目前景区上下立足创建标准的落实,自我加压,创新工作,努力把景区建设为文明和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风景名胜区。
“天地人和”大型歌舞晚会在君山广场震撼演出
5月9日晚8:30“天地人和”老君山文化旅游节文艺晚会在栾川县君山广场隆重举行,《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洛阳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大河网、河南卫视、河南新闻频道、河南4套、洛阳电视台、洛阳电台等众多媒体受邀前来采访老君山文化旅游节的一百多名记者,省、市、县有关领导前往观看。社会各界群众三万余人也一同观看了演出。
近年来,老君山景区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一直十分注重文化品位的提升,并且始终着力于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夜间娱乐环境,连年来,一直不断地用各种娱乐形式来丰富游客的游程,这次大型歌舞晚会的成功举办,必将会进一步加大老君山文化旅游节的综合影响力,进一步增进省内外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广大游客对老君山景区的热爱之情,进一步推动老君山旅游的发展,加大老君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同时为老君山景区的进一步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景区“庆七.一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了热烈庆祝党的90华诞,进一步促进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经公司党支部决定,在景区内组织红歌演唱比赛。5月14日经过景区领导层研究制定的具体活动方案已经出台。
具体方案如下:
目的与组织:本次红歌演唱比赛以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以体现全公司人员对党、对祖国的诚挚情怀,展现朝气蓬勃、努力奋斗的文明风采,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和企业凝聚力为目的,由老君山景区党支部负责组织和实施。
歌唱形式与内容:个人、单位、部室、部室联合演唱方式,演唱内容为,歌唱党、歌唱改革开放、歌唱和谐社会为主的优秀经典曲目。
活动安排与评奖::5月15至20日为宣传报名阶段。5月21至25日为学练阶段。2011年6月26日至7月1日为参赛阶段。比赛时成立评选委员会,由评选委员会对参与比赛个人或单位进行评判。根据参赛人员数量由评选委员会评出个人及团体,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一定的现金或纪念品奖励。
行业瞭望
11部门联合发文组织举办中国旅游日
根据国务院决定,由国家旅游局、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每年5月19日为全国集中组织开展中国旅游日活动的时间,要求各省(区、市)相关部门在“5·19”当日及前后相邻时段,组织开展相应活动。《通知》指出,2011年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通知》明确了组织开展中国旅游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深入开展旅游日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国家设立中国旅游日的目的意义;二是精心组织主题活动,围绕中国旅游日年度主题,组织好5月19日当天主题活动,鼓励旅游企业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三是广泛开展公益惠民活动,倡导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推出优惠措施;四是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推动旅游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重点推动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窗口单位提供标准化、个性化旅游服务,鼓励旅游志愿者积极参与旅游咨询、旅游安保、旅游救援等工作,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五是积极开展旅游者文明旅游活动,结合深入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在5月组织开展“文明旅游月”活动,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安全出游、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通知》指出,今年5月19日是第一个中国旅游日。各省区市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围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主题,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摘自《中国旅游报》)
二版
图说2011河南老君山文化旅游节
5月10日,2011河南省老君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老君山景区隆重举行。省文化厅副厅长黄东升,省旅游局纪检组长周保建,省社科院正院级干部、首席研究员赵保佑,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省道教协会会长黄至杰,南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常康,洛阳市人大副主任李柳生,洛阳市政协副主席李良龙,省老子学会副秘书长、省社科院图书馆研究员丁巍,省旅游局调研员侯世涛,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夕中,市旅游局局长魏立峰,市人大文教卫主任闫晓山,市政协台港澳侨委员会主任马月玲,驻栾某部副政委张良平,市文化局副局长范留木,市旅游局副局长孙小峰,市宗教局副局长申银彬,市老子学会会长杨懿楠,市道教协会会长梁成玉,台湾学者李星汉,世界福文化促进会会长吴大崴,台湾道教协会副会长邓文衍,鹿邑老子故里景区管理处主任张伟,函谷关管理处主任杭建锋等出席开幕式。(图一) 县委书记樊国玺,县委副书记、县长昝宏仓,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党组书记马亮,县政协主席郝明献及县领导王延生、周宏森、赵振峰、钱晓苏、安占立、杨召军、段太银、郭文华、陈珍、杨海龙、张志民、朱宏轩、赵改新、袁松灿、赵红飞、杨洪洲、郭二毛、郑乐仁、康灿斌、刘向阳、杨栋梁、苏武生等出席开幕式。(图二) 9:50分,河南省老君山纪念老子归隐2502年祭拜大典在老君山太极和合广场举行。全体人员面向圣贤老子像行鞠躬礼。(图三)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黄东升宣布老君山文化旅游节开幕 洛阳市人大副主任李柳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洛阳市旅游局局长魏立峰介绍文化旅游节筹备情况 县委书记樊国玺恭读祭文
2011’河南省老君山文化旅游节主要内容
时间:2011年5月5日至15日。
主办:河南省文化厅
主要活动安排
(一)老君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第一阶段:老君山文化旅游节开幕仪式
时
地
议程:
1、洛阳市人大副主任李柳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2、洛阳市旅游局局长魏立峰介绍文化旅游节筹备情况
3、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黄东升宣布老君山文化旅游节开幕
第二阶段:祭拜大典
议
1、击鼓鸣钟
5、恭读祭文
9、盛世礼花
(二)“天地人和”老君山文化旅游节文艺晚会
时
地
(三)晋、冀、鲁、鄂、陕五省旅行社踩线活动
时
主要内容:邀请晋、冀、鲁、鄂、陕五省主要客源地200家旅行社到老君山景区踩线。
(四)“相约老君山”河南省摄影协会大型采风活动
时
主要内容:邀请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各地市版主80人到老君山景区摄影采风,在摄影作品中评出奖项予以奖励。
(五)老君山文化庙会
时
地
主要内容:商贸交流活动;杂技、戏曲等文艺演出、名优小吃大赛。
三版
感悟老君山
当世太白
风吹斜古树,吹走了众多的庸常,陡峭的山岩,峻利的山峰,凌厉的巨石,高大的古树,险绝的山势,象一首诗,李白的,翻江倒海,激情澎湃,诗思敏捷,才华横溢,跳荡的语词里,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能量,包含着一种力与美的绝妙化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山,可山,非常山;人,可人,非常人。蓝天白云下,站立在山顶的老君庙前的小院里,极目四望,透过时间,跨越历史,我看到了,也感受到了,山的智慧,山的博大,山的宽厚,山的刚烈,山的伟岸,用一种思想,一种情怀,久久的滋润着,人世间的芸芸众生,让世界变得更加的和谐,更界的亮丽多彩。
祭老子文
伟哉老子,先哲圣贤。
飘渺仙踪,隐于君山。
行藏磊落,德超云天。
辅佐王室,曾为史官。
遂令尹意,抒己思辩。
经乃道德,言传五千。
说无上理,义纳地天。
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心通八极,意接云端。
功成不居,怀慈尚俭。
孔子问礼,以龙称贤。
唐皇认祖,追以玄元。
圣道其宗,国教之先。
泽被华夏,福及山川。
鸾洲儿女,承其圣言。
君峰伊涛,紫气和缓。
今得盛世,河清海晏。
矿强旅兴,生态立县。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幸福栾川。
天地人和,锦绣画卷。
和谐社会,福寿绵延。
祭礼告成,伏惟尚飨!
智哉
茫茫宇宙
芸芸众生
社稷兴衰
这些至今人类还在叩问自己的问题
你寻找了
你的思想
你的智慧
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
来表达我们对你的敬畏
非凡
卓越
而天才
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汇
来注解你的思想
大地
天空
因为你的思想之灵
无色
无处不在
大音希声
哦
你俯仰六合
飘风骤雨
侯王百姓
天网恢恢
一个
你微言大义
正言若反
一句
道出了生命法则
你悲悯的目光
从未离开深沉的大地
你智慧的思维
总能让深刻的道理
变得那么浅显易懂
一句
恍然清风拨雾
让人们悟出了
不折腾
是何等的英明
今天
无论人们寻觅于西风古道
还是漫步于世纪初阳
诵读你五千字箴言
都是一次
惊心动魄的智慧旅程
是思辨的快乐
是面对智者的警醒
是精神的穿越
是亦步亦趋后的放达
是山重水复后的豁然开朗
哦
养生之道
揉搓手指也治病
人们在重视足疗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按揉手指也能治病养生,而且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比如开会时,打字累了休息的时候,饭店里等菜上桌时……都是手指健身的时间。
手部有6
手指按摩有5种方式。1.双手十指交叉,互相用力活动手腕1—2分钟,并在夹紧指间的情况下,用力拔伸,反复进行10—20次。2.用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捏住左手每一手指,捻动指间关节并摇转之,然后以左手拇、食指分别捏住右手手指,捻动指间关节并摇转,如此交替轮换重复3—5遍。3.紧握拳头,然后把手指一个一个地伸开,尽量向后伸,使手指变为扇形。4.用一只手用力拉另一只手的每一个手指,两手相互交替地拉。5.模仿弹钢琴的动作或打字的动作,手腕放松,五指松开,上下甩动。
(摘自:《
四版
《道德经》的文学成就
老子是哲学家,也是诗人,是中国哲理诗创作的先驱,一部《道德经》,是哲理与诗歌的结合体。如果把《道德经》整个算作“哲理诗”,那么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其它任何哲理诗作象它那样具有独创性,具有丰富深邃的内涵、广大深远的影响。《道德经》又被看作诗歌与散文的结合体,人们或称之为诗,或称之为文,或说它文中有诗,或说它诗中有文。是诗、是文、是“散文诗”还是“诗散文”,从大处着眼,重要的不在于这称谓上的区别,而在于它们所共同揭示的《道德经》艺术上的独创性和特异性。《道德经》的体裁是春秋末年伟大哲人老子所独创的,所以不应以后世的某些标准硬套它、苛求它。而不妨把它视为中国文人哲理诗作的开端和中国哲理诗的一种最早的、特殊的样式。
《道德经》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别具一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析、把握它。
1.创造性地运用了意象化和形象化的创作手法,这对于哲理作品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创始的意义和地位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作者以其创造性的想象构拟出鲜明生动的得道之士的意象。得道之士慎重、庄严、豁达、恬静、淳厚、浑朴,幽微玄妙,高深莫测。得道之士的人格形态难以拟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使是这个“强为之容”而构拟出的意象,也只是作者头脑中呈现形态的幻影,可感而不可见,或者只是在想象中见到。作者正是要使读者以想象来接受这一包蕴哲理的艺术意象,并填充本文中的艺术想象空白。《道德经》有些章节与《楚辞》相近,如这里具体形容得道者深不可测、微妙玄通的仪态和心境的几句,即“豫兮若冬涉川”一节,以及下文要提到的第二十章“众人熙熙”一节,即被人们认为“似《楚辞》体者”。(陈柱《老学八篇·老子之文学》)
老子是创造朦胧美的艺术能手,看他对其“道”的描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其见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14章)其所谓“道”,是超越感知而实际存在的“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4章)
“道”是老子道学的最高范畴,然而“老子对于道的理解,决不及我们今天有了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样清楚”。(《老子哲学讨论集·任继愈、冯憬远〈老子的研究〉》)老子之“道”集物质性实体和规律为一体,要把“道”说清楚,老子感到十分困难。“他没有一个现成名词可用,但又要打破天、帝的有神论的传统”,(同上)他采用其朦胧手法创造这种朦胧艺术形象和境界,也是出于不得已,是由于他对其实体和规律混而为一的、无限的、绝对的道所作的直观把握使他无法将道确定和清晰地表述出来,而不是仅仅在艺术上的考虑。
老子在其作品中生动地描写了自我形象。例如:“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
2.《道德经》将哲理与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将情、理内容与诗歌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富有动人的音乐性
《道德经》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在对哲理的阐发中浸透着抒情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哲理性作品树立了理带情行,情理并至的榜样。
我们从上文所举的《道德经》某些作品如“众人熙熙”一段等当中已经可以看出,《道德经》有些文字所表现的哲理是感情化了的;哲理为感情所浸透,与感情相融合。作者以其蕴含哲理的感情感染读者,使读者在体验其感情的同时,接受其中的哲理。
《道德经》寓情、理于声,声韵谐和,抑扬顿挫,穆耳协心,富有韵律美,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充分显示了以哲理为灵魂的“诗”的风采。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1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第6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第16章)以上所引,皆整章句式规则,格律严整,韵味很浓。再如:“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道德经》第3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第56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第8章,以上三节,陈柱《老学八篇·老子之文学》谓之“似三言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道德经》第80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第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第12章。前三句,陈柱《老学八篇·老子之文学》谓之“似六言诗”)以上所举数节,都排列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感很强。又如:“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第23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道德经》第77章)皆情调与音调契合协调,内在的韵律美跃然纸上。《道德经》在音乐性上内容与形式统一,寓情、理于声,以集中意义,强调感情,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老子在其作品中大量地运用重复这一表现手法,以充分、深切地表意达情。如他写道:对于达到“玄同”境界的人,“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道德经》第56章)用这些排比句充分地表现其理想人格的特征。再如:“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道德经》第30章)以此充分阐述胜利之后应当具有的态度。又如:“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道德经》第41章)集中以不同人物对道的不同态度阐明其“道”的高深玄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57章)强调其无为的政治主张。大量的复沓,使作品具有很强的音律美,也使作品便于流传和记忆。
3.洗炼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文学史上,《道德经》是最早以洗炼的表现方式精炼含蓄、言简意深地阐述哲理的作品。“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文字上的以少胜多,正是《道德经》重要的艺术特色。如它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22章)以精炼的语言阐发了不争、曲全之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45章)简明深刻地阐发了实质与其恰好相反的表现形式的辩证关系,“说明一个完美的人格,不在外形上表露,而为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敛,”(《道德经》第45章陈鼓应注译)即所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81章)简明、凝炼地阐述了一系列矛盾对立的问题,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能用只言片语生动而完整地表现出别人用一堆书都说不完的东西,这早已为历史所证明了。
洗炼,是《道德经》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洗炼使《道德经》犹如一部格言集。《道德经》中很多语句,成为活跃在古人、今人口头笔端的成语和格言。例如“玄之又玄、”(《道德经》第1章)“功成身退、”(《道德经》第9章)“果而勿骄”、“物壮则老”、(《道德经》第30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柔弱胜刚强”、“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德经》第36章)“大器晚成”、(《道德经》第41章)“强梁者不得其死”、(《道德经》第42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道德经》第44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德经》第48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56章)“法令滋彰,盗贼多有”、(《道德经》第57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说《道德经》是诗者,不乏其人。如朱谦之指出:“余以为《道德》五千言,古之哲学诗也。既曰诗,即必可以歌,可以诵;其疾徐之节,清浊之和,虽不必尽同于《三百篇》,而或韵或否,则固有合于诗之例焉为无疑。”(《老子校释·附录老子韵例》)又如古棣等《老子通论》第十章说:“《老子》是诗,是谁也不能否认的。”“《道德经》八十一章,除‘道生一’章之外全部有韵;《诗经》三百零五篇,无韵者七篇。《道德经》无韵的一章,与《诗经》无韵的七篇一样,抑扬顿挫,音调谐和,依然是诗。”“老子继承《诗经·国风》,进一步突破四言格式,而创造了不拘一格的、因内容而异的杂言体诗歌。”张松如则分析道:“老子是在作诗吗?以其喜用韵语,也可以作如是观吧,故亦尝云:‘老文优美,多似包含哲理的诗篇’”。(《老子校读》引言)“但一不入乐,二少抒情,吾人只得于惊叹其超凡的智慧中,领悟出丰富的诗的乐趣,难以风雅、骚赋相比附也。”(《〈老子校诂〉商兑》。载《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4期)说《道德经》似诗或部分篇章是诗者亦不乏其人。《道德经》“是诗”还是“似诗”或“部分篇章是诗”,自然都不是《道德经》文学性的全部,但这种分歧反映着《道德经》文学成就的特异性和独创性。是诗、非诗的问题自然还要讨论下去,而从大处着眼,老子所创造的特异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人类只要存在,对它的接受和研究便不会终结。
本期报纸的部分图片:
(说明:这是我所编辑的最新一期报纸的所有文字的稿件,发在这里请大家看看,由于图片前几次发的效果不佳。这次就不全发了,集中发一部分,同时说明一下,由于排版的技术原因要求,这里发的,和实际的报纸印刷出来的报纸上的图片与文章,并不完全相符,不过百分之九十以上以上的文字与最后报纸刊发的是一致的,图片则因为印刷的原因等会有调整,由于5月重大活动较多,本期报纸一、二版稿件由我本人直接采写,图片由景区专人提供,三版《旅途悦读》、四版《论道老君山》稿件,发表全国各地朋友们的稿件,我们的报纸是内部企业报,八开对开,四个版面,十一月到次年四月每月出一期,五月到十月出二期,以宣传河南老君山景区为主,有兴趣给我们写稿件的朋友,可以直接参考一下报纸格式,登陆一下我们景区的网站http://www.laojunshan.cn/了解一下景区的更多的情况,把稿件写好后,通过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直接的发给我,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报纸,欢迎各界朋友们给我寄稿件。谢谢各位朋友,祝大家生活愉快,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