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钱塘菁英
让老外在喝茶中学说中国话
子墨集团携文化健康产业大步走向国际舞台
□本刊记者 黄一钢 陈中志
办对外杂志,推国际汉语,让老外了解中国茶文化,懂汉语。如果这是外交官推行的,并不值得惊奇;如果是内地政府推行的,也不奇怪;如果是一个企业家或市民推行的,或许会让人感到一丝意外,这不是别人,正是浙江籍民营企业家洪俊。
“让老外在喝茶过程中学习我们的中国话。”1月2日,记者在杭州市区文三路东部软件园,找到子墨集团总裁洪俊时,他风趣地谈起他创业的初衷。
子墨集团在杭州、上海共拥有8 家公司,涉及高端农业、文化教育、现代物流和商业地产,主产是当下正逐渐红火起来的文化健康产业。
洪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脸上始终保持着和善笑容,儒雅而有远见。2010年9月,洪俊飞赴美国,将子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汉语软件和中国六茶赠送给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等美国知名高校,作为图书馆阅读资料和教材;12月,他又专程前往祖国的宝岛台湾,拜访新竹市市长和新竹县县长,就创办台湾“子墨文化创意产业园”事宜进行商讨,并达成了初步共识。
1月4日,洪俊随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访欧洲。新年新气象,洪俊和他的子墨集团正携带着文化健康产业大步走向国际舞台。
农产品中有大市场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基础,这是一个少有人耕耘的领域。要在这个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产业上,做出一点名堂实非易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在上海人眼里的乡下人——来自浙江浦江的洪俊,却在大上海闯进了这个产业。
那是1992年10月,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下,洪俊丢下铁饭碗,凭借着6 年走南闯北跑供销练就“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四万”精神,开始了他艰难地“闯上海”。
从农村到国际大都市,生存是首要问题。据权威机构统计,全国到大上海创业的成功率只有5%,当时企业和个人95%的要打道回府。它意味着,其竞争是多么的激烈,而洪俊遇到了“高人”指点。
这“高人”就是洪俊的亲娘舅、原中国水电部高级工程师郑定海教授。他给“盲目”闯世界的洪俊上了人生重要一课:要在上海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知识。洪俊听从亲娘舅的谆谆教诲,通过自学和高校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由此改变了人生命运。
他在上海交大学习时曾有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白天工作晚上学习,他有些走神。老师发现后就“刁难”洪俊,没想到洪俊站了起来反问老师“什么叫市场营销”,一下把老师给难住了。因为在当时的营销教科书上只有产品推销,没有市场营销的概念。同时,他也让老师刮目相看。
1993年,洪俊通过上海大学会计系的系统培训,拿到了会计专业结业证书和上海财政局的上岗证。之后,他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学习经济学和社会学,成为双硕士研究生。
在工作中实践、在学习中提升,知识改变了洪俊的命运。他的工作单位上海恒大集团的领导,仿佛一夜之间发现了这个好学青年的潜力,终于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办市场。
从1998年开始到2003年间,洪俊成功地创办了9个市场,累积现金收入3亿多人民币,分别是:上海浦东茶叶批发市场、塘桥海鲜水产批发市场、恒大水产市场、南北货批发市场、天目山蔬菜批发市场、家禽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恒大陶瓷建材市场、恒大花木世界。
这些市场的创办,为洪俊日后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吃”的市场群体建立了。
让外国人轻松学汉语
不久前,复旦大学教授、博导胡守钧应邀专程来到杭州,给子墨集团骨干讲授“企业共生理念”——在创业中共生,在共生中发展。胡守钧教授称赞洪俊是这一理论的忠实实践者。
“我之所以选择文化健康产业作为子墨集团的主导产业,离不开包括胡教授等5位恩师的影响。”洪俊微笑着回忆自己的创业之路。
“给你一个亿,你怎么用?”
“我要用它建立一个没有争斗、人人富裕的共生小社会。”在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生课堂上,对导师抛出的课题,洪俊的回答出乎预料,老师说可以与盖茨媲美。
当时的上海,随着世博会的临近,中国人学英语、外国人学汉语渐渐地热了起来。2006年,洪俊看到了商机,果断在上海市中心创建子墨教育进修学校,凭借1000 平方米中高级标准场地配备,以及优雅的环境、齐全的软硬件设施,进修学校一时门庭若市。2008年,他又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创办“世界村”,成为上海地区情景教育新模式口语培训的专业机构和国际交流场所。它以“在快乐中学习语言,让世人说好汉语和英语”相号召,实行个性化培养模式,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升华。一时间,分布于浦江两岸的两所教学机构,生源滚滚,生意兴隆。
同时,子墨集团成功开发了新型国际汉语学习软件系统,并取得了著作权。公司还运用多媒体技术,建立了子墨国际汉语教学平台,实现网上汉语教学,开辟远程对外汉语教学。2008年10月,该项目获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上海市创新资金立项。
2010年4月,子墨国际汉语学习平台正式启用。目前,国际汉语学习软件作为教材和辅助教材已进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
“汉语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文化是经贸发展的推动力。”洪俊认为,通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育,搭建新媒体网络平台,在海外建立最广泛的国际传播渠道,可以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并直接或间接地推进对外文化贸易,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对外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
美人鱼来到了杭州西湖
有人说,身为中国人的好处,一是可以读懂《红楼梦》,另一个是可以细品中国茶文化。汉语与茶,几乎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而汉语与茶,也是子墨集团用来向全世界输出中国文化的“载体”。
2010 年5月,洪俊随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一行出访丹麦。在机场,陈德铭听说子墨集团正在从事国际汉语教学与输出工作,十分感兴趣,说:能不能将丹麦文化与中国文化来一个交接?一句话点醒了洪俊,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利用美人鱼参加世博会的契机,新编故事,传播汉语呢?陈部长一听,点头首肯。
回国后,洪俊立即召集创作班底,用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美人鱼的故事》书稿。在故事里,善良的美人鱼最终在神笔马良、阿凡提、孙悟空等神话人物的帮助下,让王子复活,在中国的上海、杭州度过了美好的180天。6月29日,采用线装版本编辑出版的《新美人鱼故事》中英文古装书,作为贵重礼物,由洪俊亲手送给了来访中国的丹麦王储弗雷德里克殿下,令现实中的“王子”非常感动。
目前,这个《新美人鱼故事》电影和电视动漫系列片正由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们做拍摄前的准备,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从银幕和荧屏上欣赏到美人鱼的曼妙新故事。
2010 年11月28日,子墨集团就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专门成立“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咨询会。
中国文化热的背后有商机
“中国是一个没有名牌的茶叶大国,这种说法将成为过去。”
随着对茶文化接触与研究的深入,洪俊越来越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中国一千多年前将茶叶和丝绸运到欧洲去了,但其茶文化还没有传播出去,外国不知道如何喝好的中国茶。这里有的是商机,开发出来将会是经济和文化的双丰收。
正是意识到了茶和汉语在文化上的相通之处,洪俊决定将两者“打包”,以中国文化的名义销往世界各地。这也让洪俊认清了“子墨”的使命:“我觉得胸中自有百万雄师在,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是在为中国8000 万茶农服务,是在为未来30年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服务。”
为此,子墨集团开发了“中国六茶”礼品套装,获得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授权,作为民企馆的VIP贵宾礼品。礼品套装包括一套子墨国际汉语学习软件,可以让外国朋友在短时间内学会简单汉语会话。世博会结束后,组委会专门给子墨集团颁发了“参与世博,服务世博” 纪念证书,以表彰它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并称赞它“向世界传播汉语文化和茶文化,得到中外嘉宾的广泛赞誉”。
为了把茶文化发扬光大,洪俊专门在杭州龙井承包了2亩茶园,并投资3个亿在余杭打造中国绿茶第一市场。
“这个汉语软件是专门为世博会开发的,适合在中国短途旅游的外国人,有7种语言可以随意切换,分别是英、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语和汉语,汉语软件带领国际友人游外滩,逛世博,在虚拟的游览中学会简单的日常会话。”洪俊预言,世博会之后,汉语热将再一次升温,说汉语也将成为一种国际时尚。作为一个商人,他在这股席卷世界的中国文化热的背后,看到了一个潜在的推广国际汉语的巨大文化创意市场。
不久前,子墨集团给浙江省慈善总会捐赠了位于余杭中华农业大观园内子墨养生园的一层楼(1005m2 ),价值1000 万元,用于全省养老院爱心茶室项目启动,推动我省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与团中央正式签约,出资1000万元设立“子墨文化创意基金”,支持中国青少年文化创意工程公益计划、中国汉语文化面向全球普及的各种公益性活动。
洪俊说,子墨正在做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虚实结合、有氧文化内涵和经济效益的多产业交叉的平台。
在2010年12月台湾考察期间,新竹市市长许明财先生(中)与洪俊一行讨论子墨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构想。
刊《菁英》第7期(2011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