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尊重知识


  有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叫做“博士后和民工最本质的区别”。故事是:“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的事情发生。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不过同样的是,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光火,找了个民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给老子滚蛋。”民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 2能吹是多么的重要!”

  我不知道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还是一个子虚乌有的编派,但无论是真是假,“联合利华”大概都应该很郁闷,这个在营销界做得风生水起的标杆企业,居然在这个故事中被定格成了一个因循守旧、不知道灵活变通的角色,“被”充当反面教材和娱乐大众。

  这个故事很幽默,但是也有些无聊。类似的段子十多年前就有,所以有“傻得跟个博士似的”说法。如果这个故事发展下去,可以想象的结局是。

  博士的故事:

  第一,这名被我们的故事揶揄的博士后和他所领导的团队,在这个工厂进一步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展宏图,在帮助公司实现产业现代化和自动化的的同时,也为跨国企业占领中国市场充当“马前卒”

  第二,再后来,他幡然顿悟,回归民族企业,重新回到了人民的阵营中。

  “民工”故事的续集则有如下几种可能性:

  第一,产业升级了,企业发展了,这位“民工”一筹莫展,最后他真的“滚蛋”了;

  第二,这位“民工”发明的“四聚氰胺”,添加到肥皂中变成新产品,被命名为“特伦肥”;

  第三,广告语“并不是所有的肥皂都叫‵特伦肥’”成为经典广告语,该“民工”亲自代言企业产品,成为王宝强式娱乐新星;

  第四,“民工”被吹成“点子大王”,成为技术“革新能手”,出书出碟,获得科技进步九等奖和“四一劳动奖章”,受到乡党委“副股级巡视员”的“亲切接见”;

  第五,他所在的企业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最后融资上市,成为“创业板”上最能圈钱的明星企;

  第六,最后,产品安全问题暴露,产品滞销,“民工”进商场促销,当场试用“特伦肥”,但消费者并不买账;

  第七,该企业因业绩造假,股票被停牌,股民被套,血本无归,“民工”也被证监会“约谈”…。

  总之,这个段子颇为无聊,究其原因就是:

  第一,  这个故事很投巧,把个别现象或者个别事例说成一般规律:博士的“洋枪大炮”没有用,民工的“小米加步枪”才是取胜之道。这在逻辑上犯的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实在不足取;

  第二,  现在的博士甚至“博导”们其实一点都不“博”,与“博学宏辞”相去甚远,他们只是很“专”,但是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第三,  现在的一些博士也有可能是“高分低能”,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得到了取笑所有他们的资本。我们自身的地位,尊严和审美并不能在取笑博士们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第四,  这个“民工”真的很聪明,我也很喜欢他的实战技巧。但是欣赏之余,也有建言:仅仅凭借小聪明并不能获得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无法改变在学识、修养和社会地位的弱势。持续的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请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应该是我们这个会的共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

  声明:本人不是博士,对于博士向来尊重,但也并不迷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