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规模集体减仓 市场行情或见底?


  自4月中旬以来,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便持续下降。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主动型股票基金的平均仓位已经低于80%,为9个月以来的新低。有人认为,按照以往的经验,经过连续下跌后,如果基金仓位处于八成以下,则市场见底的机会偏大;但也有人认为,出于对经济“滞胀”的担忧,基金对市场的态度并不乐观,大盘将持续维持振荡格局。到底孰是孰非?

  基金大规模集体减仓

  对经济“滞胀”的担忧,以及市场长达一个月的调整,导致一直高居不下的基金仓位呈现大幅下降的态势,多只基金的仓位已经不足八成。

  根据济安金信给本报提供的最新数据,上周,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平均仓位下降明显。其中,纳入统计的262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5.03%,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纳入统计的164只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0.42%,同比下降6.19个百分点。

  具体到公司层面,申银万国的测算显示,60家基金公司中有59家减仓,只有华富基金一家出现了0.52%的增仓。其中,减仓幅度最大的基金公司分别为,农银汇理、泰达宏利、汇添富、国海富兰克林、中银基金,旗下偏股型基金分别减仓13.9%、12.74%、12.42%、12.22%和11.75%。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基金仓位多空策略分歧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基金在上周均选择了减仓的动作,占比接近99.2%,甚至有三成以上的基金选择了5%幅度以上的主动减仓,为基金史上所罕见。

  有市场人士用“风云突变”来形容基金这次大规模的集体减仓动作。因为从去年三季度以来,基金始终都保持在高仓位运行,虽然在一季度时,仓位从88.20%的历史次高位略微下滑至86.97%,但到了4月中下旬,在研究机构的仓位测算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仓位再度返回88%以上。

  其实,对于“88%”这个数据,市场是比较敏感的。有分析人士曾总结说,只要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的仓位超过88%,大盘就必跌无疑。而这种说法也几经考验,比如今年4月19日,有消息称股票型基金的仓位已经超过90%的警戒线,市场便从3067点“飞流直下”到现在。相反,目前基金的仓位低于80%,这是不是意味着大盘有反弹的趋势?

  调仓或成主因

  若要探究大盘是否会反弹,首先要清楚基金仓位“一降再降”的目的。对于这一点,机构分析师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对于经济“滞胀”的担忧,是减仓的“导火索”。在最新发布的策略报告中,浙商证券表示:“由于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和货币政策持续紧缩,基金普遍担心经济减速,投资心态日趋谨慎,因此,主动型股票基金的仓位创下了9个月新低。”另一位市场人士也表示,一方面,新的经济数据使得市场进一步增加了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另一方面,在没有新资金进入的前提下,3000点之上多方依然很难占据决定性优势。两大利空因素,决定大盘将在一段时间内呈现振荡格局,这也是基金选择减仓观望的原因。

  然而,从正面角度看,仓位的相对低位,还意味着基金具备充足的现金以应对赎回以及加仓。浙商证券就表示,一方面,基金仓位偏低代表其有充足的“弹药”,一旦市场转暖就具备发动行情的能力;另一方面,基金可以从容应对赎回压力,不至于相互杀跌套现。“往前推9个月的基金仓位低谷,正好是上一次行情的启动点附近,”浙商证券认为:“或许这又预示着市场孕育着机会。”

  仓位的骤降,固然有基金对市场担忧的一面,但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基金调仓的“后遗症”。 齐鲁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策略报告中就表示,通过详细分析,仓位的下降主要基于老基金的调仓操作,且减仓大于增仓,但新基金多数未有明显动向,体现调仓意图大于减持撤退,市场总体观望氛围浓重,但并没有趋势看空的情况。据了解,目前基金的调仓有两个方向,一是继续向低估值板块转移,二是向防御类板块靠拢,而这一点,从上周公共事业、有色金属等板块获得增持便可窥见一斑。因此,有市场人士预计,如果基金对行情的判断是见底,那么目前的低仓位可能变成市场阶段性低位的信号。

  后市判断不乏乐观

  诚然,紧缩的政策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跳水,使市场的投资气氛并不浓郁。而上市公司今年一季报在同期经济增长超预期的背景下,整体毛利率出现严重下滑,对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可以说,市场的整个大环境略显低迷,但从数据和研报来看,基金似乎并未对目前的弱势行情完全悲观。

  东吴基金表示,前段时间,由于市场担心高通胀、低增长带来滞胀,加上货币政策不明朗,导致市场出现了一轮杀跌行情。但4月CPI公布后,货币政策会相对平稳一点,市场的乐观氛围也会加深。目前,国内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基于其始终坚持的“全球经济复苏下的流动性过剩,把握货币调控的节奏与时点”投资逻辑,仍然存在趋势性机会,中长期来看,市场上涨的概率更大些。

  光大保德信日前在二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中也表示,目前经济处于高增长高通胀阶段,未来经济周期的变化取决于政府的调控政策,而经济调控将以“稳”为主基调。“只要未来膨胀处于可控的上升阶段,就表明上游行业价格向下游传导的能力较强,则大概率的事件是:只要CPI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游行业的盈利就比较有保障。”

  在中长期向好的背景下,一位市场人士表示,基金的仓位信息首先提醒了投资者目前市场已经存在反弹机会,其次投资者也应注意后市基金机构增仓的方向,因为这必然形成市场新的热点。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