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熊彼特作为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其方法论对其经济思想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了解熊彼特经济学,就不得不提起熊彼特研究经济学的方法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和奥地利经济学界,奥地利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发生了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激烈论战,论战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在经济研究中,究竟应该采用抽象演绎法还是历史归纳法,施穆勒和门格尔有关经济学方法论的争论持续了十几年之久。然而他对当时方法论的争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经济生活拥有为数众多的不同方面,因而提倡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的经济分析方式。他说:“我们不应一次性地为所有目的设定种种方法论方面的假设,而应当使之适应我们的每一个目标,而且只要这样的假设适用于我们的目的,就应使之尽可能的宽松,这样做是有益的”。
具体到熊彼特经济学的方法论,可以归结为“一个核心,一个出发点,一个结合,一个途径”。[1]
1.一个核心:贯穿熊彼特经济研究的“创新理论”,熊彼特被公认为创新理论的大师和创始人,他的创新理论首次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并在《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加以运用和发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2.一个出发点:一般均衡作为其出发点,将动态均衡引入。熊彼特指出,诺桑学派的一般均衡理论是有科学依据的,其缺陷是仅限于静态分析,只限于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和分配理论,完全忽视了研究对象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具体社会环境,而无法说明动态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本主义经济动态变动过程。熊彼特虽然直接师承奥地利学派的庞巴维克,但他最推崇的还是只见过一次面的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他认为瓦尔拉斯的经济均衡体系把革命的创造性的优点和古典学派优点统一起来,这是唯一可与理论物理学成就相媲美的一个经济学家的作品。但是,熊彼特并不满足于静态均衡分析,他要探索动态的均衡理论,做到了将一般均衡理论引入并和动态均衡结合。
3.一个结合:经济理论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结合。熊彼特的两大卷关于经济周期的巨幅著作的副标题,就是“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他强调在经济理论中使用数学的方法,当熊彼特只有23岁得时候,就曾经写过文章呼吁在经济理论中使用数学的方法,以后他一贯提倡运用数学方法,熊彼特认为经济科学中之所以存在大量的分歧意见,就是因为他的精密度不够,而数学方法是提高精密程度的可靠途径,同时他还认为,经济科学采用数学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经济科学的熟练程度。熊彼特明白,单纯运用理论分析,必然要排除许多对经济现象起着重要作用的社会、社会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因素,就会不免使经济学在反映现实时受到损害,补救的方法就是引进历史学派所采用的历史分析方法,以便在分析经济现象时不致忽视社会的、制度的和文化的因素的影响[2]。
4.一个途径,动态研究途径。他运用经济体系内在动力说明经济动态现象,从而找到一种源泉,这个源泉可以打破经济平衡,推动经济从一个平衡进入到另一个平衡。
总的来说熊彼特研究经济学的方法论是独特的,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在综合的时候去创新,在方法论上去创新也就为他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方面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世贤 西方经济思想史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P258
2.王志伟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P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