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合资时代:中国车企越来越理性


  消息总是有好有坏。好的消息未必像听起来那么好,坏消息或许也未必如想象的那么坏。

  先说好消息,据媒体报道说,奇瑞与富士重工于今日已经就斯巴鲁合资项目中的关键条款达成一致,双方将在大连投产,正等待中国政府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再说坏消息,也是据说,因为庞大汽贸不具备造车资质,与萨博合资入股的事情可能会面临审批障碍。

  后者不算是消息。当萨博移情华泰别恋庞大之后,车夫没有发表什么评论,只是觉得庞大要比华泰靠谱,即使它没有汽车生产资质,也可以通过向有关部门申请或者联合其他制造商介入来达到目的。而且,庞大的优势在于销售,跟萨博的合作应该首先从进口开始,然而再考虑萨博落地建厂的问题。对此,萨博似乎还没有心思去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最迫切的事情是需要 money,庞大确实也就立马兑现了这笔钱(约2.7亿元),暂时帮萨博渡过了难关。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华泰则称,萨博的风险达到53个亿。除了给萨博堵窟窿,它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均值得怀疑。

  两对合资伙伴,一对在天上,一对在地上。同样是要合资,为什么萨博的前途如此堪忧,连个像样的中国合作伙伴都找不到,而斯巴鲁却受到那么多的制造商追捧和拼抢呢?

  答案不言自明,因为失意中国之后,萨博正在困境之中,而灵巧的斯巴鲁则表现出了极强的增长力。具体不分析。有人提出“后合资时代”的说法,对于合资的态度,中国企业越来越理性。对我们来说,搞一个外来品牌已经不是那么求之不得。这些小众品牌良莠不齐,抗风险能力比较小,国内的大型汽车制造商持审慎的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此显得冲动的则是一些小型的或者非主流的制造商,或者是一些非汽车制造商,除了萨博的洽谈对象,还有之前要收购悍马的四川腾中,都是这样的企业。不过,它们的真实动机也值得怀疑,醉翁之意不在酒,可能在乎一时扬名。事实上,效果确实是显著的。

  说到这一点,虽然庞大先期投入了资金,其目的也有些让人不太放心了。上个月底,庞大集团刚刚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PO方式登陆A股市场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即将合资入股萨博的消息传出后,不少机构表示看好庞大股票。借此机会,庞大可谓声震汽车界,威名远播。庞大的汽车销售帝国被人们所关注,其进军汽车制造的雄心也昭然于世。但是人们忘记了一个事实,也是一个悖论,没有生育能力的企业几乎是不被允许结婚的,没有准生的权利。

  因此,如果庞大是来真的,当务之急是争取主管部门的准批,然后拿准生证。

  相对于华泰来说,车夫更赞同庞大与萨博结合。这种全新的合资形式也是我们所期待的。唯一不放心的还是萨博那一头,看它能不能等到庞大扫除障碍的那一天,以及萨博的亏损是不是严重到不可救药,并且愿不愿意接受庞大的一系列管理意见。

  良好的合资合作必然是你有情我有意,情投意合,就像是互不猜忌、琴瑟和谐的两口子。有句话说得好: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搭讪都是耍流氓。如果双方都心怀鬼胎,动机不纯,不但走不到一块,而且还会给人落下不良印象——有个名儿有什么用,即使走到一会儿也不会幸福的。虽则奇瑞和斯巴鲁都不是特别强大的企业,但是门当户对,各自都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如果一切进行都顺利的话,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合资典范,也成就一段佳话。

  庞大表现出了诚意,但还是要抓点紧,因为它与萨博的合资不比奇瑞和斯巴鲁,拖时间长了很容易黄——萨博等不及。真是让人捏着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