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自医:城乡不同命的必然悲剧


        剖腹自医:城乡不同命的必然悲剧

                             彭学明

    重庆53岁高龄的农妇吴远碧因无钱医治腹肿如鼓的怪病,自己挥刀剖腹释放积水,险些身亡,让人寒心。她剖腹自医的事件被有良知的媒体披露后,立刻引来无数的关心者,特别是医院和政府的关心,使之很快得到了救助,脱离了危险。有的为农妇剖腹自医的现象感到同情和悲悯,有的为农妇剖腹自医未亡却得到政府救助而欣慰,有的则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农妇以最聪明的方式为自己赢得了胜利。可是,农妇剖腹自医,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

    农妇剖腹自医,是我们这个社会城乡不同命的必然悲剧,她那把剖腹自医的菜刀,剖开的不仅是她的腹部,放出的不仅是她的积水,医治的不仅是她的疾病,她是在万般无奈中用痛用恨用对人生和生命最后一线希望、最后一丝挣扎,划开了我们这个社会某个地方的一道伤口,放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某个地方的一潭积水,揭示了我们这个社会某个地方的一种顽疾。

    多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关怀民生,强调要让社会主义劳动成果惠及全体国民,并且也开始了惠及全民的许多具体措施,比如减免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减免学杂费,农村合作医疗等。这些惠及全体国民的千秋伟业,可谓深得民心。但遗憾的是,我们还有不少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城乡不同命,比如城乡不同的户籍制度带来的各种国民待遇的严重差异。如果一个人有了城市正式户口,就等于拥有了国家福利的通行证,就业、医疗、教育、工资、津贴、住房、福利等有了社会保障;如果是农村户口,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所有社会福利都与农民无关。所以,他们有病只能等死、无钱不能上学、孩子爸妈不是“李刚”就无从就业,即便在城里打工有一份辛苦钱,也是备受歧视,没有城市居民的所有福利待遇。最好的老师在城里,最好的医生在城里,最好的住房在城里,最好的一切都在城里。城乡巨大的不同,贫富巨大的悬殊,是社会福利制度设计极不合理、极不平等的产物。吴远碧的剖腹自医,是城乡不同命的真实写照。她舍命救命的无奈之举,是对我们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无声拷问和血泪抗争。

    吴远碧剖腹自医被曝光后,虽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医院的及时关心和救护,但这只是一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在农村,在城市,在无以计数的草根里,有许许多多吴远碧这样的贫困者和弱者,他们有着不同的辛酸、苦难,却有着相同的命运和人生。他们固然需要我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似的关爱,却更需要药到病除的政策保障和法律后盾。他们需要的是更大的社会公平,需要的是平等的国民待遇,需要的是让社会主义的劳动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我们不能只管国家干部的国民待遇,还要管普通百姓的国民待遇;我们不能只管城镇居民的国民待遇,还要管广大农村的国民待遇。因为这个国家不是某一群体、某一阶层的国家,更不是富人和官人的国家,而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国家。每个人都应该是这个国家快乐的天堂鸟,而不是冻死的寒号鸟。

    所以,当务之急是建议国家花更大的气力,更多的投入,从法律法规上,改善民生,特别是草根阶层的民生,让他们也像国家干部和城镇居民一样,平等享有这个国家的权利,享有这个国家的荣耀,享有这个国家的幸福,享有这个国家的尊严,从而让他们拥有平等的国民待遇。国家机关少喝万元一瓶的茅台和洋酒,政府官员少买百万一台的小车和坐骑,国家也少一点对国外花钱买来忘恩负义似的支援,多一些自我民生的改善和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我们就可以省出不少钱来改善民生,早日完成全民同国同命。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才是我们在世界挺直腰板的最大法宝和最硬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