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也得节约:提倡公关活动餐后打包


     

因工作关系,经常会参加一些大型活动和宴会。一日,酒席上菜品佳肴一道道,与友人觥筹交错,谈笑甚欢。转眼间,到了散席的时候酒桌上菜品剩了好多,有几道菜几乎没动(这种情况经常会有的)。于是本人小小的号召了一下,附近几桌所剩菜肴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均被打包带走,很有点成就感。

 

昨日,参加某活动,因有上次的经验,本着“节约原则”,我叫服务员过来打包。谁承想,这一在我看来十分合理的要求竟被拒绝了。理论许久,终于在一纸协议上签字后方得以打包。

 

大型活动的宴会,当然菜品不能太少,刚刚够吃的尺度也很不易掌握。有些人来了不吃饭就走了,有些人到了吃饭的时间才来。于是公关公司也只能打出富裕来,于是剩下的菜品很多。

 

主办方是公司,不是某个人,当然谁也不好意思打包,参加活动的客人更不好意思带走菜饭。于是乎,那一盘盘鸡鸭鱼肉,鲍鱼海鲜,有些甚至一筷未动,就这样进了泔水桶。

 

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节约”与所谓“灯红酒绿下的一掷千金”相比,变得那么脆弱与不堪一击。

 

奋斗多年,我虽然称不上富翁,却也衣食无忧,亦或还有些许闲钱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勉强算得上“不差钱”那一类。或许很多经济条件与我相当的人认为,餐后打包有点儿“丢面儿”,但我着实并不认为这会让我“掉了价”。我不认为我是“思想老套、保守”,恰恰相反,我认为无论何时,节约原则都应当是我们恪守的。

 

我记得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节约的故事是有关台塑集团王永庆的。王永庆生活相当节约,台湾人喜欢在喝咖啡时加入奶精球,每次王永庆总要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装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都不浪费。在我看来,这个“小习惯”着实可爱。王永庆个人资产高达430亿人民币,他难道“差钱”么?当然不。节约是习惯,也是美德。

 

大富商尚且节约,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浪费呢?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也是社会资源。当今社会尚且有人只能勉强温饱,我们却将大鱼大肉丢进泔水桶,实在是暴殄天物。

 

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花钱办活动,增加企业的社会影响当然是必须的,就餐时安排客人吃好喝好也是应当应分。但是有的浪费则是完全的没有必要。在此,借助这个平台,我提倡各类活动餐后打包,活动举办地的来宾优先。

 

清初的教育家朱柏庐在其《治家格言》中即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此即告诉我们衣食均来自辛勤的劳作,不能轻易浪费。你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