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应该立即对“瓜果普遍使用的膨大剂”的说法进行辟谣——必须保护绝大多数瓜农的利益


    据《新京报》讯 (http://news.sina.com.cn/c/2011-05-24/014922516329.shtml)“膨大剂西瓜”致四川攀枝花等地西瓜滞销,在北京,以西瓜为主导特色产业的大兴区庞各庄镇,大棚西瓜上市时间不长,但“膨大剂”对销售的影响已初现苗头。 对于西瓜销量下降的原因,这些瓜农直指“膨大剂西瓜”传言。一位女瓜农说,自己当天接待的几位顾客,几乎都问起了西瓜有没有添加剂,为平息顾客质疑,她切开了几个西瓜让顾客品尝。“只有吃了以后还是原来的味,顾客才会买。”女瓜农说,本来顾客就少,免费品尝更增加了卖瓜成本。 “我种瓜20年,从没听说过膨大剂。”赵先生说。赵先生说,他们种的瓜,是以施鸡粪为主,最多施少量钾肥增加甜度。  他从自家瓜地沟中掏出鸡粪,以证明使用天然肥料。他说,鸡粪从附近养鸡场购买,平均每亩施一车鸡粪。  赵先生介绍,庞各庄一带的大棚西瓜每年3月中旬载苗,4月12日左右授粉坐果,40天之后采摘。“我们每天都得在大棚里洗桑拿,40天的成熟期也要比别的西瓜长10天左右,以保品质。”赵先生说,庞各庄西瓜种植没有任何人为催熟。  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大棚西瓜上市销售只有半个月,麒麟西瓜每公斤6元左右,京欣和2K每公斤分别是4元和10元左右,待6月底露地西瓜大批量上市,价格也会降至5至8角。“被膨大剂害了。”亩产万斤左右的瓜农们担心,庞各庄西瓜长期都是顾客主动上门拉,没积累太多客户资源,一旦出现滞销,西瓜不易存放,很容易烂在地里。昨天,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总农艺师刘国栋表示,大兴农户种植的西瓜没有使用“膨大剂”等激素类东西。 刘国栋介绍,大兴目前有几万亩西瓜地,大体采用的是人工授粉和利用蜜蜂授粉两种种植方式,这两种方式种植的西瓜种子比较正常,含糖高,口感好。瓜果使用激素后会影响果蔬的品质,个大,口感不好,甜度明显降低。

    看到这个报道,我确实为这些瓜农感到担心。因为他们确实成为了膨大剂的受害者,不仅因为没有使用膨大剂而负担更大的成本,平时就收入减少;现在,更是因为消费者担心膨大剂,而影响了收入。

    因为,我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帮助这些瓜农。首先,应该对没有膨大剂的西瓜,进行认证。例如,江苏已经推出规定,在定量范围内使用膨大剂等激素。应该有严格管理,保证消费者安全,让消费者放心和安心。

    其次,应该对没有使用膨大剂的西瓜正名。例如,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总农艺师刘国栋表示,大兴农户种植的西瓜没有使用“膨大剂”等激素类东西。这也能使消费者放心。

    最后,最为重要的就是辟谣。西瓜使用膨大剂爆炸,只是一个偶然事件,表明了公众对膨大剂的担心,但其实大家原本并没有要彻底拒绝西瓜。因为大家相信,大多数瓜农还是老实和本分的,没有膨大过的西瓜还是大多数。只是后来,有专家出来说,其实膨大剂等植物激素已经在瓜果生产中被广泛大量使用,才导致了广大消费者“谈瓜色变”,导致了没有膨大剂的西瓜被“误伤”。

    所以,我呼吁有关部门应该澄清谣言,或者请专家出来解释,到底膨大剂的使用有多广,从而给没有膨大剂的西瓜和瓜农一个交代。

    当然,膨大剂最终主要还是影响植物的品质,对于人体的作用,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有直接的伤害,只有一些动物的研究结果。但这些结果,提示我们要进行研究和关注。有关部门如果还要继续探索应用膨大剂,就应该加大对其安全性研究的投入。

    不过,我相信,大多数中国农民都是善良朴实的,是党和国家可以依赖的中坚力量,是不会大量使用膨大剂等激素的。有关部门必须为这些没有使用膨大剂的农民做主,及时澄清有关“膨大剂广泛使用”的传闻,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维护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也保护农民安全生产的动力。

    我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膨大剂对人体健康有伤害,但是,动物和细胞实验提示,我们应该关注其可能对于哺乳动物的影响研究,同时膨大剂可能导致瓜果出现爆炸等品质问题。不过,我国农民使用膨大剂应该是个别现象,而不是普遍的问题,有关部门为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澄清,应该严格管理好膨大剂。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