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有人为央企决策失误酿巨亏担责了


周明华
近几年,“就差钱”成了央企提高油价等的重要理由,然而审计署今日发布的对17家央企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却揭露了央企“就差钱”背后的真实状况——决策失误导致巨额投资亏损;违规也要发放高福利。尽管17家央企被查出大量因决策失误或投资造成的巨额亏损,但这根本没有影响其员工坐拥超一流的福利待遇。(5月23日《法制日报》)
我们暂且不说之前央企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重大损失,单说这次审计署公告的情况,便看得人后背渗汗:中石化累计超过6个多亿,三峡公司10.68亿元面临损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电网公司超过1.29亿元……说实话,单单是面对这个本可以避免不该发生的巨额损失,诸如石油巨头、“电老虎”们还好意思继续“三句话不离涨价本行”吗?换上国外大多数国家,若出现同类情况,不是董事长引咎辞职,就是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者公开道歉,甚至也跟着很害臊地辞职了。
而我们呢?像啥事也未曾发生。他们不是继续做实小金库,就是为自己人变相涨薪乱发各类福利、津贴;不是一边“哭亏”,以期从财政的大碗中再“哭回”新补贴,就是大呼小叫,嚷着要继续调高原本就脱离公民收入现状的基础性物价。记得前年9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虽然这个意见的出台是对公众广泛腹诽的一种民意善待,但由于未划定明确红线,使该限薪令沦为废纸。央企老总台前在泣泪“哭亏”,台下却是变着戏法地扭曲增收。
实际上,国企高管的薪金鼓瘪状况,既牵涉一个国家职业经理人的市场激励,又涉及到员工工资“实质正义与分配相对公平”的系列问题。但金融、电信、烟草、石化、电力等为代表的强势央企,几乎都是以占有垄断资源的姿态出现的。一些企业向高管派发高薪和各种福利,诸如给处级干部配自驾私车、喝万元一瓶的名酒、投资8亿建五星级酒店、为企业高管自建别墅等,简直让人“丑”不胜收。若是企业具有高效率还勉强说得过去,偏偏是他们投资频频决策失误,效率低下。《财富》发布了200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石化与中石油的效率仅为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23,而“双雄”的人均工资是国人的4倍之多。
没经营能力,还有底气为自己派发福利,这的确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耻感缺失。一些国企,他们实质上是倚靠着国家的优惠政策度日。加之人事任免沿袭着行政任命制,这一形态与市场化充分、职业经理人法制环境充足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背离。这些高管,有条件也容易将职代会、工会、董事会等,貌似能制衡权力的内部监督机构,一个个变成“监督稻草人”;而外部监管他们的国资委,似乎一直不予评价,就连老子装模作样地训斥一下儿子的动作也没有。是该彻底反思央企的“非市场化元素”了,是该尽快加大他们乱发福利的违规成本,尽快完善因决策失误而酿就巨亏的责任追究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