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本质
消费,所表述的是一种最普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吃、穿、住、行的事情。老百姓叫做“花钱”、“过日子”。经济学家叫消费。
消费的本质是民生。人要生存,活好活赖都得活着,这是人类消费的本能要求;人要发展,先后快慢都要发展,这是人类消费的基本动机。故生存权、发展权就成了人类的基本权利。不管你是否承认这种权利,但这种权利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即“天赋人权”。有人就必然有消费。
消费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直白一点儿说,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就是为了自身的消费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人类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一切财富全部是为了自身消费而使用的。马克思曾指出:“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人类消费的自然性、独特性说明:有消费才会有生产,没有人类消费就不会产生社会生产。消费是生产诞生的摇篮。人类消费衍生了社会生产。
人类消费具有规模扩展和持久循环的特征。人类自身是不断繁衍发展的,因而生活消费不是一次性的,它要循环往复地进行,没有止尽。并且消费规模随着人口增加在不断地扩大,消耗结构随着消费水平提高更加多样复杂。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包括生产本身)都是在生活消费这个火车头的牵动之下才达到了今天的水准。是消费不断地为生产注入活力,提供营养,经过几千年的运行,才培养出现代社会生产这个巨人来。没有消费规模的扩大,就不会有生产规模的扩大;没有消费结构的变化,就不会有现代社会产业的分工;同样,没有持久连续的消费再生产就会中断,灾难就会降临人间。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才能成为商品,商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消费能够创造出新的需求,创造出生产的动力。
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现代经济和社会生产,也给人类管理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大部分时间里,人类消费不足是由于生产落后供给不足引起的。这种情况虽然给人类生存发展造成极大的苦难,但从推动经济发展、生产扩大的角度上讲恰恰起到了刺激作用。生产本身不会出现危机。自资本主义阶段开始,过剩性经济危机成为挑战人类管理现代经济社会能力的一个棘手问题。象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89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等,都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麻烦。寻找危机的根源,彻底掀开危机的面纱,始终是各国政治家、企业家和世界经济学家都高度地重视的问题。
过去各个时期多人们从制度上寻找发生危机的原因。事实上,制度在任何时候都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哪一种经济制度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包治百病。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制度指向是否有准确的目标。我认为,经济问题必须到经济运动本身中去寻找根源。控制和应对经济危机,也应当从经济活动的源头上——消费出发和研究。社会经济就像一列高速运行的列车,如果列车失去了动力或动力衰减,那一定是火车头出了问题。
首先国民经济从总量上应当是均衡的,消费和生产大体上应当是相等的。生产出的产品一定要有消费才能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如果消费不足,生产就会过剩,再生产就会萎缩。这是形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民消费能力不强所致。具体地说,一是劳动力价格明显低于其它商品的价格,普通劳动者收入低下,劳动者相对贫困化。二是社会收益,资本所有者占取比例较大,贫富悬殊,少数人占有多数财富,富人财富多数用于投资和储蓄。三是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消费者实际工资普遍低下。
其次,产业结构之间比例关系失调,个别产业过剩消费不足,也会导致危机。假如第一产业过份落后于第二产业,或第二产业内部各部分失衡,都会造成产业间联系中断、部门间链条断裂,轻者造成个别产业或部门危机,重者引发全面危机。结构性危机,从表面上看是产业关系失调所致,实质上仍然是上游消费不足传导、引发的结构冲突。
第三,虚拟经济手段运用不当,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失真,经济政策错误,经济运行恶化。虚拟产业的本质是增加市场货币资本的供给,灵魂是泡沫资产的溢出功能。虚拟经济手段运用不当,先是加剧经济过热,后是形成消费疲劳和经济萧条。结果是一方面经济虚假繁荣,物价居高不下,生产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百姓相对危困,消费不断递减,实体经济动力不足。轻则发生金融危机,重则引发实体经济危机,进而全面危机。
解决危机的根本出路
控制和应对经济危机,必须从培育社会消费能力上下功夫。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他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社会消费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类的经济技术能力。人们的经济能力决定消费的数量,人们的技术能力决定消费的质量。
提高劳动者消费的经济能力的途径有如下几条:一是合理制定劳动力价格,使劳动力价格与其它生产要素价格保持合理的关系,提高劳动者实际工资。二是缩小两极分化和行业之间分配不公的差距。利用税收和货币政策引导社会财富的投入方向、节制私人储蓄规模、适度压缩资本收益的利润空间。三是政府二次国民收入分配的重点要放在民生领域,如社保、教育,以及公共产品,如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等。四是创新企业模式,建立社会企业。将企业的市场化功能与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进行融合,将企业财富通过社会企业特殊的经营功能普遍地分配给民众,而不是资本所有者。
人类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产业细化,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质量。但也为人类管理产业造成了难度。控制和应对经济危机,还必须从均衡产业需求上下功夫。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把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当作头等大事,让农业、农民、农村“三农”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需求空间。“三农”领域是消费需求展开的最大市场空间。二是一定要重视能源、原材料与制造业、轻工业的比例关系,防止孤军深入,单兵推进,破坏第二产业内部的重大比例关系。三是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防止泡沫资产过量。特别是要加强货币、证券、土地以及其它无形资产的市场建设,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得益彰,虚拟产业真正成为实体产业腾飞的翅膀,而不是实体产业的陷阱。
消费带动社会生产,消费检验社会生产、消费引导和调整矫正社会生产。生产不断地满足消费要求,不断地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消费和生产就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谁也离不开谁,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而人类社会自身在消费与生产的无尽反复中,也不断地获取享受并得到进化。
引领未来的工具—消费资本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进化的规则似乎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初期的人类就是凭着自己的独特消费能力演绎出了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维持了自己的生存,并为未来发展创造了可能。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始终以自己原本是本能的生存需求所进化而来的更加健全的消费需求缔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形态和结构。人类文化也由简单的生存文化进入到管理文化阶段,管理文化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由原始时代的自我管理、氏族管理进入到了联盟管理和国家管理等高级阶段的文化形态。至此,消费在客观上便无可争议地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消费管理自然而然就成为现代经济社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重大管理课题!
消费资本论正是适应这样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它的伟大之处在于:第一,它第一次把消费确定为现代经济运动的根本动力;第二,把着眼点放在消费资本化的研究上,并试图以此引领未来经济社会持续、高效发展。这里提出几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与大家讨论。我的观点难免要挑战既存的理论,但那不等于先哲们的思想出了问题,恰恰相反,是经济运动时代发展的实践出现了新的情况。我们提出新的对策,必然要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我们当今的一切重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历史成就的延伸和发展。
第一,重新确立消费、投资、外贸的地位和三者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投资、外贸是驾驭现代市场经济的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发挥了应有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工业化向更高级形态的发展,加之信息化的加入,生产力水平已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个别国家已经很难再用量化的手段对本国消费、投资、外贸做出精确的统计和控制。“三驾马车”的动力模式面对当代的规模经济已经力不从心,其理论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显现出来。事实上,驱动现代经济动力的只有一套马车,即消费。投资是一种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行为,本质上属于生产范畴;外贸只是一种跨国的交换或消费行为,与国内贸易本质上同出一辙,这两驾马车在经济运动中本身不具有经济动力的属性,不具有与消费并驾齐驱拉动经济发展的地位和功能。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必须明确否定多动力学说,按照单一动力模式或层次传递动力模式重新规划设计宏观政策体系和监管工具。
第二,重新确立货币资本、知识资本、消费资本的地位和三者之间的关系。传统西方资本理论经过几百年经济运动实践的检验和发展,至今已经提出货币资本、知识资本二元资本学说。随着社会主义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我们发现,进入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无论在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消费资本化的事实已经越来越多呈现在人们面前。消费资本在资本领域内更具有本源性,其它两种资本只不过是对消费资本进行有效管理和发挥的工具性资本而已。因为消费是生产的前提,超越消费的生产必然是浪费性经济,落后于消费或消费闲置性生产将是滞缓型经济。所有资本性工具的目标,都必须是致力于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均衡,使生产既不超越消费能力,又不至于使消费能力闲置。所以,消费资本应当是第一资本、资本之纲,其它两种资本只有在消费资本的引领下发挥作用,才能有的放矢,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三,进一步明确消费资本论的理论架构。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市场机制发育程度、全球性经济联系水平紧密相关。每一种曾经受到公认的资本理论都曾在它适宜的时代和环境下诞生并发挥了重大作用。接踵而至的是新的时代、新的实践、新的要求、新的理论的产生、完善并承接新时代的重任。消费资本论要承担起当代经济社会资本理论的旗手责任,自身面临着许多紧迫的创新任务。当然,任何一种新的理论发现和体系建设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展开,但大的架构性理论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进一步站在当代世界经济学资本理论的巅峰上科学的严密的定义消费资本概念,防止低级化的理论泛滥和渗入;其次,要进一步锁定其研究对象和范围,将主要着眼点放在消费、交换、分配、生产环节上;第三,对消费资本应用层面进行逻辑划分。包括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企业组织层面—公共组织层面等。第四,消费资本理论的政策化演进和管理工具研究。
我的认识非常浅薄,其贡献不在于其是否具有真理性,目的是引起争论,推动消费资本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希望各个国家,特别是推行市场经济的地区和民族更多的人们致力于将传统的资本理论推向更新更高的巅峰!让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消费资本论的旗帜下完成划时代的创新使命!让经济危机和社会萧条远离人类!
消费——引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火车头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