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时代的散文


不只是时代的散文
 文渺
声光色物的环境影响着所有人的认识心灵,但理解就不同,所走的路,就更不同了。史小溪的散文作眼于实际,而不只作眼于被光环罩住的时代。他遵循于生活的本来面目,把大西北风情跃然纸上,把身体经过的里程转变成心灵的歌唱。这歌,就是他的散文。《噪雪》,“剩下悠长悠长的秋夜,我难挨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星空。”《西部一个男人的叙说》,“要使你的心地象一个祭坛,让圣洁的火永远在上面燃烧。”《纯朴的阳光》“也许,人类本身就充满罪孽,以至荒原也难以幸免。”……,他直指物质和精神的世界,用自己的经历写出了西部的苍凉、凄美、雄浑、粗犷……,
我们的散文,歌颂的太多,有的完全是在歌颂愚昧和落后,甚至颠倒是非。就散文的本质来说,除了给人美感外,也是应该给人启迪,给人一个艺术真实的世界。如果只沉在自己的乡土中,是会走进狭隘的民族主义,也就只是那种小鸡肚肠的乡土散文,而不是在乡土情结下进入世界的大散文。史小溪的散文,极大部分是写他自己经历的,但他的散文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而是人类的情感:《喙声永不消失》“我不单觉得刈麦的父亲衰老,桑织的母亲衰老,仿佛自己也一下衰老了许多……”《沱江的纤夫》“纤夫,纤引着船舶,渐渐走远了。远了,象一幅雕像,美丽而凄怆,凝重而浪漫。我癫狂着疯了似的身躯,爬上岩尖,爬向高处,临风翘首祈望远去的风帆,任湿濡濡的头发在狂风中海草似的飘散。”象这样描写,它就不仅是个人的,而是全人类的了。试想想,人类的发展史,那个国家或民族不是这样的呢?或者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物质不变,人的情感不变,但社会在变,科技的发展,先进开明的政治,影响和推动着整个人类,使人在狭隘的本位主体中走向了世界的一体化。我看着史小溪的这些描写,使我想到了耶稣受难,圣母玛利娅,十八世纪欧洲土地上劳作的农夫农妇们,想起印度电影《二亩地》中失去土地的那个农民家廷,父子俩在离开故土时,农夫抓起一把原属自己土地的一把土时的情景……,关于河流,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所有从古流到今的河,都是这样演变着,经历着,经历过的。看着史小溪的散文,就可以联想到很远很远。
史小溪的散文大多是写西北的,但在他眼里,绝不仅仅把西北的古今都定位在他们西北的位子上,而是通过对地域事物的本来面目,表现西北独特的生活与文化的渊源,从而使所有读他散文的人们,从能看到具体的人、物、地域的差别中,心灵能追溯到自己的经历,产生各种联想,而不被文章本身定格在本“乡土”的位子上。
史小溪是植根于西北这块土地的,但也就是这片土地,给史小溪这种亲父亲被划成“破落地主”的人来说,除了乐少苦多外,还要加上苦难深重。但他的散文却不是沉进苦难中,而是写出事实,让人们自己去思考,对那些无人性的年代,告诫人们生养自己的土地,永远是乐土,而是人为的斗争,造成了贫瘠、愚昧、奴性、无奈……,《生命在高原》中他写道:“陕北,这块黄土地,她为什么这样使人留恋?我的故乡,依然是伟大而荒蛮,远古而富有,纯朴而愚昧,文明而闭塞,穷的骨气,穷得很可怜!”为什么?因为人的素质!没有不好的土地,也没有不好的人民,只有人对土地的态度,只有人思想导致行为的后果。试想整个国家都在被愚弄下,年年月月日日都在讲斗争,而不讲发展生产,不讲发展科技,不讲民主自由……,不说百花齐放了,连真话也不能讲,怎么发展?!史小溪喊出的不是天问,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所以,他发出了:“那么,我,也会唱着忧郁而深沉的歌从黄土上走出来么?!”当我读到《延河远去的延河》中的“梦过故乡,也想过我们浩浩荡荡两万大军奋战七年,耗资二个亿的工程。建设者是光荣的,可劳动是为了创造和收获,没有创造和收获的劳动也光荣么!”那可是六七十年的事,二个亿被白白浪费,不只是只让人痛心疾首呀,直到现在,不说贪污浪费了,只说有的人为了光亮自己的光亮工程,还在上演过去的事。但他们有的就不只是才二个亿了。史小溪写出这些,肯定是希望不要象电影《周总理》中的周恩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中视查延安时对延安的党政领导说的:“延安的生活,还不如战争年代。”虽然,那样的日子不会普遍来了,但确也有搞得一方不宁的恶霸地方官。他的文章不但入骨三分,而且是直指现实的弊病了。
纵观史小溪的散文,我是赞誉他的“纯”散文的,但作为《高原的守望者》中的第一辑,作为报告文学,作为提倡上进的文学作品是无可非议的,但我认为:过去,我们的文学作品也好,材料也好,写伟人也好,写名人也好,写普通人也好……,写好的,就没有一点缺点,写坏的,从头顶坏到脚底板,我们垒的大大小小的神坛还少吗?!这为害至今还不能一下铲除它。因为,一下铲除它,就要流血,就要乱,就达不到好的目标。历史的只得慢慢来了。但现在的,我们就应该全面了。人非圣贤,何况圣贤也有错,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所以,史小溪的散文式报告文学,虽写得辉宏,大气,而且亲切,但把他们在改革中的作为都写得太圆满了,太完美了。我提出这种看法,只是希望以后不要又喊还某某一个真实,还真实的某某,还真实于某某……,要知道,当一种物体,一种行为,一种思想……,产生惯性的时候,还真实的本来面目,也是很难很难的。
我不应该在此浪费时间了,就此刹住,还是让各位在品尝史小溪的美丽散文时,自己去体会,体会出更多的“美丽”来。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岔街铁路局通号小区D栋6单元6楼2号
邮编:650041          
电话:0871--6128633
姓名:向吉庆             
笔名:文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