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永高速A4标安溪剑斗镇下角溪——三公局战士勇斗群山蜿蜒


        
 
 (图为我们的三公局勇士被一种叫做“小咬”的全黑针眼大小小虫咬过的胳膊,这是何等的信念和坚持)
 
剑斗镇是安溪铁观音的源产地,五一到现在到处是观音飘香,很是让人舒爽,就是最近的雨水一直淅淅沥沥,难免让人觉得是老天在给南方的雨季一个不容推翻的佐证。今天天气算好,从三月二十八日至今,旋挖钻机没有开始施工,但是听说下角溪的人工挖孔开始了,这是一种传统的成孔工艺,一直没有亲自看见过(小时候见过老辈人挖井,估计相仿),就跟随总工去看看,了解一下地层情况及传统工法。(下图)
(人工挖孔工艺照)
 
沿着蜿蜒的山间羊肠小道(掩在山间的绿之间看不到一样的),我们艰难的驱车前行着,一步步的高,一步步的险,没有多少路,却走了很久,中途还要折弯调头,的确有些难走!沿途工作着的民工,和我们一起把带来的关于环保、消防、安全的警示牌安放好并作了一些安排和交流,就到了人工挖孔的现场。
人工挖孔工艺看到的时候,知道了,就是老辈人们挖土成井的工艺,只是进行了水泥护壁、简单的机械提升机提土、气动风镐破碎,就那么简单,它的关键点在于水泥护壁(防坍塌)和孔径(护壁模板直径控制)、垂直度(重锤加护壁模板)控制,也就是在安全生产和桩孔整体质量控制上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不受地域限制,比如我们如图的桩点就在山顶,这是重型机械无法做到的;地层条件不管怎样都可以做到,甚至花岗岩都可以做到。唯一的缺点就是效率太低,另外,要特别注意水泥护壁的质量以及提升岩土过程中的配合警示,要绝对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只要提高安全意识,注意配合,人工挖孔的成孔质量还是可圈可点的。
在下角溪隧道连接线施工中,因为穿越连绵山体,而且旧有便道狭窄蜿蜒,采用人工挖孔从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环保和工期综合安排布局上都是合理的,这也是三公局莆永高速A4项目的领导班子和工程技术团队经过严肃讨论和缜密论证的结果。以下再将工艺照展示一下:
(提土)
 
(中心孔定位及模板水泥护壁)
 
(取土器具)
 
(气动风镐在凿岩土)
 
 
(观音飘香、无限风光)
 
又沿着来路,心情复杂的回去,不再惧怕掩在绿色里不容分辨的羊肠弯道。测量班的小兄弟跟我车下山,就是最初的那张被咬过的胳膊照片(我实际是不忍心插播,从心情上不得不把他放在文章开始)的主人,我们聊得很投缘。在山顶被“小咬”组团咬得我有些烦躁,“哎哟,这小咬也太多了”,这个兄弟笑眯眯的说道,“那马总你看看我的胳膊呗。。。”,天,我汗颜了,试问,你是怎么坚持的?他乐呵呵的说,“他们都组团,绝不打招呼,我还怕了他们不成,防不了,我累死他们,呵呵。。。”!我们的战士,多么质朴的调侃!不多的语言里饱含着无奈、饱含着必胜的信念、饱含着无畏的坚持,我觉得这是一种朴素的职业素养,一种良好的个人品质,一种至上而下体现的战无不胜的团队精神,中交三公局莆永高速A4项目团队之幸,领导团队的组织管理的胜利。
最后,我作为莆永高速建设者的一员,仅以一联作为结束语,因为,看到实际的现场条件之艰苦竟无语凝噎:
 
雄心打造中国高速,三公局斗艰难险阻,笑迎西山东水,绝对铸就
 
豪情织就华夏动脉,好儿男战严寒酷暑,不惧山高路远,就是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