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工荒、电荒到水荒,令人心荒


  笔者按: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万物之灵;水是大地之母。水荒可能比民工荒、电荒更可怕,也更令人心荒。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年份。位于这一区域的中国四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水位和面积严重偏低,给湖区生态和百姓生活带来严峻考验。

  自2011年4月份以来,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达到1954年来最低。长江部分航道水位跌破15米枯水线,上千万亩禾苗枯萎;洞庭湖水体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3%;湖北1300座水库低于“死水位”。干旱已造成湖北87个县市区的989万人受灾。湖北东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截至5月26日统计,此次旱灾过程已造成湖北全省87县(市、区)989.2万人受灾,有156.3万人、48.8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126.1万人,农作物受灾1205千公顷,其中绝收2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湖南全省747.2万人受灾,有156.6万人、48.7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122.6万人,农作物受灾697千公顷,其中绝收5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4亿元。

  今年以来,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53万亩洪湖水面减少了14,湖水最深处只有30多厘米。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

  30年改革开放,我们赢得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发展,GDP年均增速高达10%,这是世界的奇迹,也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我们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工业化的快速推进,重化工业的过度扩张的背景下,粗放式、外延型、数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负面效应,被进一步放大,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经济增长质量却不高,其背后的代价是:一方面,我们依赖廉价劳动力招商,采用廉价地皮引资,另一方面,我们不计成本的高能耗、高污染,直接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遭遇人为破坏。

  30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重启下一个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将是中国下一个30年改革开放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