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维斯”为何难上清华墙?


“真维斯”为何难上清华墙?

丁启阵

 

清华大学“真维斯楼”引起热议之后,有人问我:这个事情为什么会成为新闻?

当时我随口回答了两三点,现在觉得不够全面,重新归纳如下:

因为事情发生在清华大学。发生在青岛大学、北华大学,都不会成为新闻。因为清华是中国目前数一数二的大学,出过一些学术名家、政界人物,是中国行政级别最高(副部级)的大学之一。刚刚办过百年校庆,校方不久前宣布自己已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众望所归,众目所视,众心所系,容不得它有半点差池,丝毫瑕疵。清华无小事,言行须谨慎。为什么只关心数一数二的大学?因为中国人普遍有力争上游的思想,有崇拜状元的情结。

因为那只是真维斯。如果不是真维斯,而是“微软”“劳斯莱斯”“梅瑟德斯”(奔驰),一定不会成为新闻。因为中国人尤其是清华人,普遍有门第观念,觉得“真维斯”这个灰姑娘,这个暴发户的女子,配不上清华这个百年名门贵公子。心中不忿,泄以言语。

因为那牌子上写的是一种服装品牌的名字,而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人的名字铭刻到大学楼房墙上,大家都能接受,而商品牌子的名字铭刻到墙上,却不能接受,原因有二:一是人名无谋求商业利益嫌疑,而商品牌子名有明显的广告嫌疑;二是人名知道的人少(邵逸夫知道的人不少,但是,跟清华那块铭牌大小相当的小牌子上的“邵跑跑爵士”Sir Run Run Shaw,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不会成为公众话题,商品牌子名字知道的人多,容易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口诛笔伐的素材。

因为中国有重学轻商的传统。历史上、现实中,有“九儒十丐”的排序和“臭老九”的称谓语,读书人的地位相当低。但是,比起商人来,读书人的地位还是要高一点儿。“工农兵学商”人们听起来都顺耳,“工农兵商学”就不免乖剌刺耳。商品名字挂到学校墙上,很多人就看着不舒服,如眼中钉,喉中鲠。

因为中国人有给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戴高帽的爱好。这个爱好有两个来源,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即:“天地君亲师”,“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对戴着“崇高”“纯净”之类高帽的人或机构,道德要求自然是不能放松的,必须随时以高标准、严要求加以伺候。贞妇失节,罪加三等。

因为中国有把学校当作对青年人进行道德教育和思想改造机构的半个多世纪的传统。“德先生”“赛先生”,喊了一百年,行动上却是不尽然——知易行难。我怀疑,许多人包括清华人是把“德先生”理解为“道德先生”、“厚德载物”,而不是“民主先生”;“赛先生”被谐音成了“思先生”、“想先生”,而不是“科学先生”。

……………

晚饭还没吃呢,肚子饿了,就写到这儿吧!

                                                       201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