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茂名九大悬念 》九大系列之一
罗天昊 关晓蕾
100年前,孙中山的宏文巨著《建国方略》中,曾对于茂名港寄托了厚望。而中国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曾两次光临茂名,提出要将茂名建设成现代化海滨城市。
如今,曾经被孙中山先后提到的诸多中国重镇,大部分均已经实现了腾飞。而茂名虽排名在广东前六,成为粤西重镇,但是,茂名在广东乃至全国范围,仍然尚未实现真正崛起。
中国的改革开放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是一种非均衡策略,与先富带同后富相对应的,是部分区域率先崛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珠三角实现了整体起飞,成为中国崛起的楷模。
而自21世纪起,广东的非珠三角城市发展速度,逐步赶上乃至超越珠三角城市,茂名亦从2007年起,经济总量就跃升至广东第六,成为非珠三角城市中最强。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普遍步入均衡时代,蜂拥而起的区域竞争,将更为激烈,张五常曾说,县域竞争是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在未来,这种竞争将更多上升为城市竞争乃至大的战略区域的竞争。
升腾还是坠落,往往在一瞬间。
在未来,茂名市崛起为未来之城,成为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寄望的“美丽的现代滨海城市”,还是被遗忘在南海的汹涌波涛之中?
茂名如何后发先至?
罗天昊 关晓磊
珠三角的崛起历史,是一部传奇的历史。
广东和浙江一样,都属于资源小省,但是都通过内生性变革,完成了普遍的崛起。作为广东的龙头,珠三角诸城市的崛起,可谓先导。
时至今日,广东各地的经济版图,已经基本定格,在珠三角诸雄中,广深双城争霸,佛山,东莞紧随其后,其他如珠海,惠州,江门,中山也纷纷崛起。而在珠三角城市之外,最近几年,其他各城市也纷纷崛起,甚至是一些区域,发展速度逐步赶上或者超过珠三角,广东隐约有整体腾飞之势。
广东的崛起历史,前期可以说是珠三角唱主角,但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广东的其他城市,则逐步登山历史舞台,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出现了群雄纷起的局面。
在广东整体崛起风潮中,一大批城市异军突起,开始与珠三角城市争雄。至2009年,广东各地城市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州以9080亿仍然排名第一,深圳8310亿暂居住第二,佛山和东莞,分别以4742亿和3760亿位居第三和第四。这四大珠三角列强,仍然远远超出珠三角一般城市,但是,其他如珠海,中山,惠州等城市,则逐渐被其他城市追赶。与广东其他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2009年,广东几乎所有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都达到了1000亿。逐步实现了均衡式发展。原来的后发地区,现在已经奋起直追,乃至有后来居上之势。
南海苍茫,彼岸隐约在望。
在21世纪头十年,在广东非珠三角城市的普遍强势崛起的过程中,茂名异军突起。自2000年至2009年,茂名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2%,特别是在2003年至2007年,茂名GDP自600亿增加至1200亿,5年连上5个台阶,增幅分别为11.3%、14.2%、14.5%、13.9%、13.1%,年均增长达到12.5%,这是茂名历史上增长最快、增长期最长的时期。2005年首次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2007年全市GDP 达到 1060.85亿元,经济总量在广东省非珠三角地区中率先突破千亿大关。至2009年,茂名生产总值1239.80亿元,已经超过了珠三角城市中的珠海。
从彼到带此案,有时候看似咫尺之隔,其实却是海天之遥。
茂名虽已初步崛起,但是,要在广东诸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漫漫长路。
无论国家还是城市的崛起,均有其独特的时势。
近代英国崛起的本质,既在于引领工业革命的先声,又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发优势。其后崛起的法、德、美以及更后起的日、俄,均崛起于世界的前列,当时完成国内革命和初步工业化启蒙的国家,放眼全球,不过十余国,而整个世界,尚处于旧时代蒙昧的尾声。甚至日本因为在亚洲早崛起几十年,就可以打败庞大的中国。
中国重新崛起的本质,亦在于抓住了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改革开放,重新融入世界体系。
珠三角核心城市群的崛起的本质,乃在于改革开放初期,引领内地制度变革先声,承接香港及欧美产业转移。这一过程,从改革伊始一直持续到今天,而其真正的高峰期,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
香港的新生,在于其通过产业转移,造就了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核心城市群,与此同时,工业向内地的转移亦使香港完成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并且使香港与珠三角诸城市之间形成了产业互补。
茂名最近十年发展虽快,但是,作为珠三角的邻居,茂名没有在改革初期,与珠三角处于同一起跑线。在广东发展的大棋局上,已经失去了先机。珠三角诸侯城市,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已经完成了普遍的崛起,其产业结构,亦初步领先于国内其他区域。
目前,虽然珠三角诸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且部分非珠三角城市日益崛起,但是,从总体上说,珠三角之于非珠三角,正如当初香港、日本之于珠三角。正如当年产业转移从欧美、香港转移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一样,今天的产业转移,则从珠三角,转移到非珠三角。
在此背景下,处于下位的茂名,要想在广东城市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
要成非常之事,必需非常之谋。
其实,珠三角的三个边角城市,其发展模式,就值得茂名借鉴。
在珠三角的北部城市韶关,因为是广东入关通道,并且是以前的广东重工业基地,故韶关的发展模式,是通过引进轻工业,中和重工业,以达到产业均衡,同时发展商贸,力争成为广东未来的交通和物流中心之一。
而河源的发展模式,则非常独特。河源位于广东东北部、东江与新丰江在市区东面交汇,是珠三角诸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地。在改革开放初期,河源由于是广东水源地,其工业发展一直受到制约,使河源过往经济发展落后于珠三角,亦逼迫河源“杀出一条血路”。
而在过去的几年中,河源所倡导的发展模式,被称为“三反”模式,即反传统发展路径,发经济周期操作,反梯度产业承接。利用国际国内产业升级的机遇,选择战略制高点,力争在产业结构和水平上,与珠三角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甚至优于珠三角。
为此,河源决定直接发展新兴产业。河源当地将其称为四新产业”(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其目标是在2016年形成2000亿左右的“四新”产业产能和若干产业集群,打造3-5家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航母”。在产业选择上,河源以太阳能作为突破口,2009年1月,投资280亿元的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河源奠基动工,这也是河源引进的最大投资。河源将实现由“硅产地”向“光谷”的华丽转身。致力于打造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基地。
湛江地处雷州半岛,濒临南海,背靠大西南,居粤、琼、桂三省交汇,西靠北部湾,南出太平洋,处于亚太经济圈中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具有成为北部湾经济圈龙头的巨大潜力,与新加坡、香港成鼎足之势。同时,湛江还是大西南的出海主要通道,是少数拥有广阔大陆腹地的港口城市。
而湛江的破局模式,可以说是三大战略,其一是,利用湛江作为北部湾重镇的地位,发展港口和航运,其二是发展海洋经济,其三是发展临工工业,重点引进中石化,中石化,宝钢等“外来大和尚”
未来,茂名的破局之策,可以综合三个地方的长处,融汇百家,并根据自身特点,最后走出一条符合茂名特点的发展之路。
韶关模式离茂名最远,目前,韶关是以前的广东重工业基地和交通重镇的地位,这种先天优势是茂名无法比拟的。但是,韶关县域经济的均衡,以及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注重民营企业的理性态度,可以为茂名借重。
茂名重点借鉴的模式,应该是河源模式和湛江模式。
同为广东的后发地区,河源的三反发展模式,可谓是典型的后发先至战略。反周期操作,反梯度转移,茂名才有可能打破既有格局,在新兴产业方面谋求率先破局,同时茂名相比河源,尚没有保护环境的特别压力,战略伸缩空间更大,在发展新兴产业和兼顾传统产业方面,应该比河源前景更为广阔。
而茂名与湛江,可谓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双方在发展临港工业,引进“外来大和尚”方面,可谓惊人相似。但是,湛江的大港优势,茂名并不具备,同时,湛江过于重视外来和尚而本土经济凋敝的弱点,当为茂名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