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人周刊》:拉登之死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
对美国人来说,2011年5月1日是一个令人舒畅的日子,十年前策划并制造了“9.11”悲剧的主谋本?拉登终于在这一天被正式宣布死亡。
其实,此前拉登已经“死去”了数次,只不过事后被证明是“乌龙球”而已,但其背后满载着的,却是美国人对拉登的刻骨仇恨。因为他,美国人不仅失去了数千同胞,不仅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不仅改变了外交航道,而且还失落了曾经引以为荣的安全感。
让美国人颇感郁闷的是,尽管布什政府曾信誓旦旦地要擒获拉登,但终其任期,都无法兑现诺言,反倒是拉登和美国人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惹得一些媒体动辄猜测,布什家族是否和拉登有着不可告人的渊源乃至默契。
猫捉老鼠游戏玩久了,老鼠的心态会比猫好。让华盛顿感到郁闷的是,拉登总是会适时地露一下面,要么羞辱一番美国,要么鼓动一下他的支持者,而且每次都弄得美国及其盟国紧张不已。为此耗费掉的安保费用和脑细胞,都是惊人的。
更为严峻的是,拉登还渐渐地成为成为一种象征,了一个“符号”,而从战略上看,与一个“符号”作战,也着实不如与一个有“实际行动”的人交锋来得痛快,也更有效率。
拉登看上去也很得意他的“符号”功能,这些年来,大多数恐怖活动都交由助手们策划和实施,而他需要做的,只是保持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只一直没掉下来的“靴子”,很是让美国人头疼,也让反恐官员们睡不好觉。
这个“符号”的价钱也说明了美国头疼的程度。
大家都知道,美国国会一直很忙,忙着对一些国家喊话,也忙着提交和通过各项法案,但你想到没有,这么忙的国会竟然会为了悬赏捉拿一个人而专门通过了议案,而且赏金高达5000万美元!
让国会山大动肝火的,是一直抓不到的拉登。2007年7月13日,美国参议院以87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美国国务卿赖斯“授权为活捉或击毙本?拉登,亦或是能够为活捉或击毙拉登提供情报的人给予5000万美元的奖赏”,从而将 捉拿拉登的悬赏金额提高了一倍。
就这样,拉登成了史上悬赏金额最高的人。
这份议案是在对布什政府的“没头脑”表达“不高兴”的情绪。正如议案发起人、参议员拜伦?多根所抱怨的那样,“已经过去六年了,而基地组织却正在重新建造它的恐怖分子训练营……六年过去,他们正在恢复对我们发动袭击的能力。”
在不满情绪之外,美国国内也依然担心基地组织可能会再次发动袭击,这也使得人们对拉登一直逍遥法外的现实感到分外失望。
事实上,追捕拉登的支出早已超过5000万美元。在布什信誓旦旦地要擒获拉登之后,数年间,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军队派出了超过10万兵力在前线搜捕本?拉登,动用了大量高科技设备,耗费了大量金钱。
可结果呢?用美联社的话说:“历史上最大张旗鼓的一场搜捕行动却交了一张白卷。”
这也给了奥巴马机会。
还是在总统竞选时,奥巴马就将阿富汗战争和打击“基地”组织作为了“卖点”,以区别于固执于伊拉克战争的布什。上任之后,奥巴马也确实将美国的战略重心从伊拉克战争转移到了阿富汗战争,并更加用心地锁定了本?拉登。
事实证明,奥巴马的战略转移至少在除掉拉登方面起到了效果。用奥巴马的话说,拉登之死是美国反恐事业的“重大成就”。不仅如此,在任内除掉拉登,也给奥巴马的竞选连任加了分。
但反恐斗争却没有终结。对巴基斯坦来说,由于此番被美方宣扬为“巴基斯坦方面提供了情报并一同参与了行动”,这就意味着,拉登的助手和信徒们,将会把复仇之火引向巴基斯坦,毕竟,袭击美国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美国本土也不敢大意,因为有比拉登更具威胁的“接班人”早已对美国虎视眈眈,并很可能会在“9.11”十周年之际采取行动。
从反恐的角度看,拉登已经不是最大的安全威胁了,此前,拉登已经“让位”给奥拉基了。
拉登“让位”可以说是2011年的新鲜事,似乎也在为他此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埋下伏笔。2月9日,美国国家反恐中心( NCTC)称,美国安全最大的威胁不再是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而是具有也门国籍的伊斯兰传教士安瓦尔?奥拉基。这也意味着,从那时起,拉登已经不再是美国首要的紧盯目标了。
应该说,奥巴马对布什政策的“换洗”力度是相当之大的,不仅将伊拉克主题换成了阿富汗主题,此番更是将头号敌人从拉登换成奥拉基,而“反恐战争”一词更是早早被奥巴马扔进了垃圾桶。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拉登的“被让位”,其实是源于美国的反恐需要。
对于这次的“人事变动”,NCTC的说法是,奥拉基之所以取代本?拉登的位置,是因为他长于在美国本土招募恐怖分子。据称,安瓦尔?奥拉基会讲英语,可以与当地人直接沟通,还善于利用网络为自己的观点进行宣传。这对美国人来说,要比已逐渐演变成“符号”的拉登更加可怕。
本土恐怖主义已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而那些堪称“美国通”的恐怖分子更是美国人的肉中刺。此前,FBI曾指称基地新头目舒凯里朱马赫是一个在美国生活15年并拥有绿卡的“美国通”。美国调查人员称,舒凯里朱马赫以袭击美国作为自己的“毕生目标”,并且熟知美国体制和生活方式,在加入“基地”组织前,他还是一名酷爱电脑与化学课程的社区学院学生。这些都是最容易对美国本土发动恐怖袭击的标志性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月,本?拉登还曾在一份录音中要求法国从阿富汗撤军,以换取人质获释,否则将“无论在法国国内还是国外,对法国目标发动攻击”。此后,法国情报机构备忘录指称,超过100名欧洲人正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接受“基地”培训。与擅长在本土招募恐怖分子的奥拉基一样,这种培训欧洲人进行“本土化”恐怖袭击的做法,也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也就是说,拉登虽然毙命了,但全世界与恐怖主义斗争的难度却没有因此而降低,更大的考验在后头。
不过,也有开心的人,刚刚被奥巴马提名为国防部长的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可谓是两头得好。4月28日,奥巴马总统提名了帕内塔,话音未落,拉登就被干掉了,可谓喜气逼人。而且,无论是从中情局角度,还是五角大楼角度出发,他貌似都沾上了光。尤其是这次情报工作做的比较到位。
拉登之死给奥巴马的安全团队调整以新的动力,在阿富汗战争,美国希望能乘胜追击,取得对塔利班的先机,与此同时,也要防范奥拉基们可能会在“9.11”纪念日搞出的大破坏。
媒体披露击毙拉登细节
中新网5月2日电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日报道,基地组织领袖、一手策划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恐怖袭击的奥萨马•本•拉登于周日在巴基斯坦一次军事行动中身亡,美国是在了解到他的具体位置后展开此次行动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首次了解到本•拉登踪迹的线索是在去年8月,上周时有关其下落的情报已经足够充足,在周日早些时候,他下令启动了此次袭击。奥巴马说,本•拉登的尸体现在在美国手中。一位高级政府官员说,本•拉登在交火中“头部中枪”身亡。此次突袭是由中央情报局领导的美国军事人员进行的。
这位神秘莫测的基地组织领袖是在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约64公里处的阿伯塔巴德市一次有针对性的攻击中身亡的。一位美国高级政府官员说,此次行动是由一支乘坐直升机的小型突击队执行的。这位官员说,该突击队在本•拉登所在建筑处停留了不到40分钟。
除了本•拉登,另有三人也在此次突击中身亡。美国认为其中两人是信使,还有一人是本•拉登成年的儿子。另有一名女子在被建筑内一名男子用作“盾牌”时被杀死。还有两名女子受伤。官员们说,本•拉登的尸体是由突击队确认的。这栋建筑内的家庭成员也明确确认这是本•拉登的尸体,从而给了美国周日宣布死讯的信心。DNA鉴定也正在进行中。
在突袭过程中,美国一架直升机因出现故障而下坠。一位高级政府官员说,这架飞机被机组人员和突击队毁掉,机组人员乘坐另一架直升机离开了这栋建筑。
袭击发生地的居民可汗说,美国和巴基斯坦突击队于当地时间凌晨1点10分登陆该地区并突袭了一栋房屋。他说,整个地区都受到了大规模爆炸的震动;一场大规模交火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安全部队已经封锁了该区域。
奥巴马说他在去年8月首次得知一条有关本•拉登藏身地的可能线索。他在周日晚间发表的全国讲话中说,这个线索远谈不上肯定,花了好几个月才得到落实。
奥巴马说,我们怀疑本•拉登藏身于隐蔽在巴基斯坦的一栋建筑中,随着我们手中相关信息的增多,我多次与我的国防安全团队会面讨论此事。
上周有了足够的情报来采取行动。上周五,奥巴马下令执行他所说的针对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一栋建筑的军事行动。
周日下午3点50分,奥巴马首次得知本•拉登的尸体暂时得到确认。下午7点01分,他获悉这具尸体是本•拉登的“可能性很高”。
美国一位高级政府官员说,本•拉登“确实对突击队发起了反抗”,并在突击队进入建筑后的一次交火中被打死。另一名政府官员说,美国正在采取措施确保本•拉登的尸体“按照伊斯兰的惯例和传统进行处理”。
美国高级官员说,本•拉登被发现住在伊斯兰堡一个富裕郊区的一栋大型建筑内。一名官员说,在下令袭击时,官员们“高度有信心地认为这栋建筑内藏有一个极具价值的恐怖主义分子”。他说,“极大的可能性”是本•拉登在那里。
官员们说,多年来,美国中央情报局一直在搜集有关本•拉登核心集团人士的线索,逐渐重点注意到了一个最后成为此次行动关键人物的一个信使。大约两年前,他们确定出了这名信使和他哥哥的活动区域,他们最终将美军引领到了这栋建筑。
美国在去年8月定位到了本•拉登的所在地。一位官员说,我们对所见到的震惊不已,称其为“极其独特的一栋建筑”。这使得他们相信这里可能是本•拉登的藏身之处。
这栋建筑的大小约为该区域其他房屋的8倍,配有1英尺多高的带刺铁丝网护栏和两个限制出入的保安闸等安全措施。
这栋建筑价值约100万美元,但没有电话或互联网服务,建于2005年。美国官员认为这是为本•拉登居住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