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哀歌已经唱响


“应试教育”哀歌已经唱响

 

最近有一个让人深思的话题,《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改版之后非常活跃,编辑们开门办报,编辑们已经从后台走到台前。山东杜郎口的经验就是由《中国教育报》记者报道的,在编辑和读者的互动中,被誉为极有创造力“杜郎口经验”受到了质疑。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一直在思索,我以为这是好事。杜郎口的经验不能全盘否定,但也应当允许别人质疑。至少有这么几个问题大家的看法是不能回避的:

杜郎口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了“10+35”的模式,教师上课只讲10分钟,其余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这种“一刀切”的模式是不是适应所有的课堂?

杜郎口的教育改革立足于课堂,这无可非议。我们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杜郎口的全面发展是怎么实施的?课堂解决不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杜郎口的经验,溧阳市后六中学的经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两所学校原来都濒临撤并,然后由校长引领,然后崛起。评价的主要途径还是升学率。重视升学率不是过错,唯升学率肯定有失偏颇。为什么是两所农村中学崛起?这种经验却没有发生在城市?很简单的道理是中国社会转型,农民子女的地位转换基本依靠升学——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

杜郎口经验能不能复制?既然不能复制,那我们学习什么?把课堂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兴趣没有错,在玩中学习也没有错,快乐的学习更没有错。但是学中做,做中学,是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更高层次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正当我为香山会馆的争议产生纠结的时候,人民网北京52日电(张烁、董雅婷)近日,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

原因有三:

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2020年前后。

 “据统计,目前已有8个省市的录取比例超过80%,部分省市已超过85%。这种录取比例不仅表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过去‘上大学难’的生源大省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山东省2010年高考录取率达到79.72%;湖南省2010年因生源下降,直接攀升至81%左右;黑龙江2010年录取比例甚至突破了90%。”

“连续三年来,出国留学人数分别增长了24.4%27.5%24.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高中毕业出国人数。同时,在高中毕业生中,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

报告认为,在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

与其说由此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倒不如说应试教育”哀歌已经唱响。

这种趋势早就已经出现,这本来不是一件好事,这是由于高校大跃进所造成的后遗症。这种大跃进并没有促进就业,反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但是,这几年国内一流高校的基础教育学校挑选学生已经逐步走出一考定终身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自主招生模式,挖掘有能力学生,高素质学生,并不太在意高考的分数——这对于以应试模式的教育的冲击将是直接的,也是致命的。

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重新崛起,并以很快的速度壮大,重视培养和就业的连贯性,这样一些三流学校的本科就有可能失去吸引力,这种压力下如果一味降分录取,最终必定是完蛋。如果要生存必定要改革,要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的能力,才有可能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对接——这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了。

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冲锋号已经吹响,这是以培养人为宗旨的新的教育理念驱动的,是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高等教育必须步上正轨,通过求质量来求得未来的发展。

这种形势咄咄逼人,基础教育不能再墨守陈规了,高等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目前的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也已经呼之跃出。

有人会说我的这种看法过于乐观,东亚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应试教育这么多年没人家怎么没有彻底革命?以分录取的趋势不可能改变,这是中国仅剩的公平。

日本是一个高录取率的国家,最高达到80%,但这些年随着经济下滑,让录取率也在下滑;韩国的录取率一般都在50%左右,远不及北京上海以及一些教育大省;台湾有些另类,录取率竟然100%

我觉得这些地区虽然也是应试教育,但教育公平,因材施教要比大陆做得好,这些国家地区的高等教育虽然早就大众化了,各个地区有其不同的特点,中国和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没法直接对比,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和他们的距离更大。

若如说以分录取是一种公平,那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更大的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若如,杜郎口经验最终还是继续以录取率作为评价的标准,这些学校并且为农民孩子身份转化提供需求,那么未来的发展就更需要创新进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林林总总,一切以录取率为最终评价标准的基础教育将成为过去时,应试教育”哀歌已经唱响。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