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3唐师曾:北大老太太,露宿街头抗强拆


    中午接一陌生老人求救:

   “唐先生:我是周庆华,74岁残废。北河沿大街北端西侧御京花园正在上演"我们要回家"现实版,希望您的支持!把历史瞬间留住。我们都是七十多岁老人,房地产被剥夺,已近二十年无人问津!《环球时报》海外版、《法制日报》……已报导,有图片。坚持了9天,24小时有人值班!这里有北大的教授!!”


    老鸭刚吃药躺下,不知神马情况,自忖帮不上什么忙,但老人家求救,肯定比我更危急。晕头晕脑,车到北海前门,才发现走错了,错把“北长街”当“北河沿”,我说也不能拆到中南海边上啊!掉头向东,沙滩“五四大街”,沿“老北大”“红楼”东墙向北,现在的《求是》(红旗)杂志。我党鲜红的《求是》,鼓舞老鸭勇往直前,溯“老北大”旧墙继续前行。唐师曾摄
继续北行100米,路西。三位老太太文质彬彬,个个七老八十,都是老住户,好像三尊女神,宛若鸭妈。左起:中央民族大学物理系退休教师马秀明教授(75岁。北大物理系毕业)、马秀华(70岁,核辐射医生)、殷菊清老太太。   唐师曾摄


临时小屋中还有一位老先生,是北大物理学院退休教师张镡教授。  唐师曾摄


老人家称:“为新中国奋斗一生,该回家休息了。可家没了。”老人善良,为人民服务一辈子,露宿街头,还不忘亮出“辐射专业”,要为老鸭治疗“海湾战争综合征”。唐师曾摄


老人们将事情经过贴在墙上,供路人公断。   唐师曾摄


墙上有《法制日报》对这里的报道。唐师曾摄


墙上《环球时报》英文版对这里的报道。唐师曾摄


                                                    唐师曾摄

老人称这里是“自己的家,被某“房产公司转卖,又转卖……”    唐师曾摄 
 老人称这里是“自己的家,被某“房产公司转卖,又转卖……”    唐师曾摄 

老人们的“家”,是围墙圈起来的空地。“已成垃圾场,夏天奇臭无比。”唐师曾摄
透过门缝看进去,有施工机械正在清扫。   唐师曾摄

   老鸭擅长战地采访,当调查记者头疼。恳请调查记者介入。

   明晚(5月4日)北京电视台 BTV 青少频道18:45,五四特别节目《青年榜样》,45分钟介绍“战地记者唐师曾”。

以此献给母校北大校庆,怀念伟大的“五四运动”。






20101106唐师曾:步行、傻瓜,就能看到鈥︹
坐下大吉普,掌中Mark IV,秃头空空胡“联想”,靠朋友走遍天下。
20101106唐师曾:步行、傻瓜,就能看到鈥︹
    看生活!放眼世界,目击大事。看穷人的面孔和骄傲者的姿态;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群众、丛林和月球上的阴影;看人类的创造———绘画、雕塑、大厦、宫殿、城堡;看人类的贪婪和杀戮;看美丽的动物;看自然,看山上每一棵不同的树;看自然的反抗和报复;看灾难和战乱;看难以想像的危险;看男人所爱的女人和孩子。看!赏心悦目的看!看!惊愕赞叹地看!看,从看中得收益!
    我目睹一位“英雄”的崛起,我记录一个“国家”的灭亡……我是有历史感的摄影者,我是“语像”故事的发明人。
    想多远,走多远。
Think & Walk。见地、实证,思行、合一。
    我原创、我自主、我不可替代。
  我喜欢、我擅长、我以此为生。
    我自嘲、我自省、我自趣。 
 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赢了。

              
点击目录,亲临现场,是为“语像”: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3531973_0_1.html

视频《奥运火炬手唐老鸭语像奥运》
http://video.sina.com.cn/tanglaoya/index.shtml/ind

 

网易微勃(176万多粉丝):http://t.163.com/tangshizeng

新浪微勃(19万多粉丝):http://t.sina.com.cn/tangshizeng

新浪博客读者:4000多万: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3531973_0_1.html

 

无计划、无腹稿,每天拍摄,即兴乱侃。短兵相接,随看随说,是为“语像”。漏洞百出,欢迎补漏。作为新闻记者,我只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基本加工,简单处理后,以新闻的特点、速度即刻传播。不计时间成本地对某个问题深入研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版权为新华社所有,使用须通过 新华社摄影部 010 63072210 。
署名“唐师曾摄、老鸭摄”为作者个人“语像”文学,不代表国家通讯社官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