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经济学第二招:挑花眼的成本


嫁人经济学第二招:挑花眼的成本

庞  震

      我常常觉得在择偶过程中追求一见钟情,其实往往害人不浅,尤其是对那些懵懂无知的怀春少女,种情郎们,影响更甚。因为,这种说法只会增加大家寻找另一半的成本,而不会带来多少意外的收益。

 

      每个人都有青春年少时,都有对爱情无限的遐想,我读书时,张爱玲的那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就曾令我激动万分。人当然需要有一点感动,需要对爱情充满想象,但,恋爱嫁人除了感性以外,难道就没有留给理性丝毫的立足之地吗?

 

      一个缺乏理性的人,最适合的恋爱方式,不是面对面的谈婚论嫁,而是去追求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让美好永远停留在真实的生活之外。无论如何,这样的爱情都不属于大多数的凡人,虽然,我们祈求爱情,但,我们的爱情仍然脱不了最实际的生活所需。所以把自己的幸福系于一个概率极低的“一见钟情”或者是“感天动地”的惊鸿一瞥上,我始终觉得不太靠谱。

      

      跳出感性的圈子,用理性的眼光打量身边每一个潜在的择偶可能,我想那才是最明智的寻找爱情的方式。前几日,我有个创业的朋友打电话给我,哭诉自己作为“圣斗士”的悲哀。我反问了一句,你身边难道就没有任何机会哪怕仅是遇到一个女孩?他说,有,而且很多,只不过,年龄越大,女孩越多,他越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这样“挑花眼”的感受,我相信是多数剩男剩女们都在纠结的问题。换成更通俗的说法,为何身边总是爱我的人,而我爱的人却不知在何处?

 

      而导致“挑花眼”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大家总在考虑,“不要为了一棵树而丢失整片森林”的问题。剩男剩女总认为,眼前这个虽然不错学历很高,倘若等一等,是否还会遇到既漂亮又知性的美女或者是既帅气又高知的男生,退一步说,瞎猫碰上死耗子,哪怕这样的男人、女人真让你碰上了,说不定,有人又开始乱想,下一个遇到的会不会是一个除了上述优点以外物质基础又雄厚的千金女抑或是富二代。

 

      他们始终在期望未来的收益会超过眼下的所得,不过,经济学却不这么认为,将来的事变化莫测,谁也无法依靠那些不可测的收益来决定当下的判断,而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放弃的过程。所以,要找到真爱,必须懂得放弃。至于如何放弃,经济学告诉我们,机会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依据。究竟什么是机会成本,简言之,就是你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愿意放弃的最大代价。

 

      以我朋友为例,他对女朋友的要求有三,学历、外貌以及性格。这三点本来在他择偶的观念中缺一不可。对此,我表示强烈反对,三者皆优者肯定有,但数量稀少,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执着选择的结果无疑会增加成本,徒增麻烦。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对这三个要求,进行排列,用放弃的先后顺序,来考察机会成本的大小。

 

      他得出的答案是性格>外貌>学历。所以,我给他的建议就是,把高挑的眼光收回,请先从身边那些性格合适的女孩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