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牵手萨博,只为买个出名的机会?
美军终于逮住拉登了,虽然是个死的。在美军看来,拉登该死。然而,拉登死了,对于打击恐怖主义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效用。一个拉登倒下了,还有无数个拉登站起来。就像当年把萨达姆推上绞刑架,一个萨达姆死去了,无数个萨达姆的幽灵又冒了出来。世界从来就不会保持某人或者某国界定和平秩序,而只能在统治与反抗两者之间角斗和拉锯。在普天之下的人们看来,这只是游戏。
拉登死了就死了,那是奥巴马关心的事儿。车夫关心的还是汽车界的那点破事儿。听说中国的一个不太令人关注的企业,闪电般把萨博拿下了。这足以令车夫感到震惊。车夫曾以为,半死不活的萨博可以得救,可是它至今还是不见好转,甚至更糟了。车夫还以为萨博到了该死的时候,可它就是死不了。不得不承认当初通用汽车的明智,及时甩手,避免了更大的亏损。
去年1月份,通用和荷兰世爵汽车公司就转让瑞典萨博汽车公司达成协议,前者同意将萨博出售给世爵,后者同意以向通用支付7400万美元的现金加合并完成以后的新公司的3.26亿美元优先股来收购萨博部门。
然而时隔一年余,世爵彻底玩不转了,不堪萨博的负累,四处寻找买家。
都在传说,连萨博自己也相信,能救萨博的只有“钱”。先前,欧洲银行就许诺给它提供近6亿美元的贷款。据说,已经用了一半多。然而还是不够,不断亏损,竟至到了停产的地步。这就很可怕了。好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很有钱的人,比如俄罗斯的Vladimir Antonov,积极跟萨博协商,参资入股。另外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据说都是财大气粗,它们像救世主一样收购了许多濒临灭绝的汽车品牌。萨博没有为Vladimir Antonov所动,更看好后者,因为它们不仅有钱,而且还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进入中国市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事实上,我们能够知道的也就是这两点,一是获得中国企业的注资(约8890万美元),二是希望能在中国打开销路。
车夫没有什么新观点,质疑大于掌声。这个最早在山东荣成起家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始终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如果说它有过辉煌,那就是当年跟现代汽车合资的时期,生产的越野车特拉卡曾经名震一时。然后是圣达菲,比较近的是推出了代号为B11的中高级轿车。当年华泰汽车以柴油发动机的产品闻名,如今也打起了“自主”的旗号,并宣布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作为。
华泰汽车是不是不差钱?不知道,但是从它的盘子来看,似乎没有染指过萨博的北汽那么资金雄厚。从产品来看,也看不出两者有什么可以对接的地方。我们只能惯用“优势资源互补”的辞令来搪塞这桩交易了。至于野心,哪家汽车制造商没有呢?可是萨博偏偏选中了华泰,而不是北汽,更不是上汽。唯一的解释就是,北汽、上汽以及国内的汽车制造商对萨博早已失去了兴趣。至于原因,看看我们花费巨资买到的汽车品牌就知道了。或者看看李书福先生,拿下沃尔沃倍儿有面子,可是到现在还玩不转。说到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印度人比咱们强,至少路虎和捷豹多少盈利了。
萨博缺钱,然而却是个无底洞,华泰那点钱只能买个出名的机会,弄不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而要想把萨博搞活,不仅是钱的问题。中国企业的成功往往是自上而下,独断专行,说了算才行。华泰参资,话语权能有多大?不得而知。中国的治企方略不同于老外,那个什么文化差异足以让人寸步难行。不服气的李书福已经领略到了。
这桩交易到底有没有戏,或者说会不会结出好的果子?车夫以前曾分析过,其实萨博的产品在中国是有市场的,只是它失去了在中国落地生长的机会。通过进口方式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如果华泰能够与萨博尽快达成协议,在中国合资生产萨博的最新主打产品,应该说能够得到许多消费者的拥护。至少,还能卖个新鲜。另外,从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与萨博合伙研产新能源车型十分切合发展潮流,如果能排得上,并不会输于对手,而且还具有许多优势。只是,成功与否,要看华泰接下来还能掏多少钱用于支持萨博的持续经营,两者的合作能否快速有效地进行。
在一片不看好的质疑声中,华泰与萨博闪电姻缘的可靠性更期待用来“闪生”成果来证明。
作者:车夫
授权状态:本文已授权给搜狐网独家刊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请登陆车夫博客文章首页,浏览更多的独家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