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节了。从2007年起国家规定端午放假一天,成为法定假日,而且将双休日调整与端午假日相连,称小长假。休假人人都懂都会,但过节的意义却很少人探究,其实,从本质上讲端午是节不是假。
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多方面的、多层级的、难以言说的特殊感受,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心灵震撼和感悟,是一种纯精神层面的事情,是一个“人文化成”的过程。正因为此,我不大赞成中国人过“进口”的“洋节”。
我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住在胡同的四合院里。老北京人管端午节叫“五月节”,当听到街面上叫卖樱桃、桑椹时,就知道“五月节”快到了。母亲不知从哪里淘换来的大黄米、小枣和一捆新鲜的芦苇叶,亲自为全家人包上几十个小巧的粽子。煮粽时,满院飘散着一股清香。吃粽时,母亲说剥下的粽叶不要乱扔,她最后收集起来,洗净,用一根线捆住,挂在屋檐下,说明年还可以再用一次。端午的芳香以妙不可言的平凡与简单,以耐得寂寞的贫穷与安然,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中,刻在了我们的心坎上。
做为一个中国人,最重要的是对传统的谦恭与传承,要从传统节日节俗中去领悟弦外之音和象外之境的中国文化精神。端午节的起源有二十几种说法,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饮雄黄酒、戴香包、緾五色丝、采草药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调节人们自身的生理与心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人与天地万物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端午节的背后,是中华大文化,是穿越时空的中国人的灵魂。端午节的价值和意义,一定是纯精神的。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物质化、功利化。端午节也逐渐成为假期,而少了许多人文氛围。现在市场上的粽子日渐高档,礼盒越益豪华,端午成了商家的节日。各种深入家庭的民俗传统也在消亡,端午精神正离我们而远去。粽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食品,但端午节不能仅有一个粽子。
2005年,韩国人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认为“人类传统与无形遗产”,当时,许多人提出要打一场端午节保卫战。其实,中国文化遗产也好,人类文化遗产也罢,让谁认可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让端午精神能够延续。我们不但需要中国特色的经济的发展和强大,更需要中国特色的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端午是中国节日文化的精神!
粽子是中国食品文化的积淀!
从这个意义上说:端午是节不是假。
端午是节不是假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