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机构,如何行使好政府赋予的权利?


检测机构的发展和汽车产业总体的发展轨迹有些不一样,在管理、生产和市场环境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检测机构在汽车产业中逐渐变成短板。从1995年实行强制标准以来,当时中国就只有十几个强制标准。发展到目前,中国已经有近百个实验的标准,数百个具体实验的项目。随着检测项目的扩大,检测机构都能跟上检测要求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对检测机构的建设和监督方面的问题,从产业发展来看,短板因素比较明显。

是什么原因造成检测机构发展的不平衡性,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是任务量过大的因素。由于汽车产业十五年来标准的发展变化太快,工作量猛增,使得原有的检测机构的软硬件建设跟不上产业发展。

第二个是标准不完备的因素。现有的近百个标准体系基本都是按照欧盟的标准要求来做的,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经验,基本上都是照搬过来,不能符合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导致很多的标准体系难以真正实施。

第三个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严重对立,尤其在实施排放标准的过程中,一方面一些管理部门过早过快地提出一些技术标准要求;另一个方面,市场工业化的深度越来越大,所有工业化的过程都必须靠物流来体现,运输成本的增加使得一些企业在产品送检时有降价需求。另外,随着固定成本的增加,再加上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处于逐步成长的过程,导致一些企业开始缩减产品的制造成本,简化技术要求,这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都对检测机构开展工作造成压力。

第四个是管理部门不协调的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政府多头管理对检测机构的影响很大,各个部门都在出标准,并用行政的手段对汽车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目前大概有十个部门对汽车产业从生到死进行管理,这些都导致检测机构和企业在标准执行的过程中无所适从。

第五个是社会背景,汽车发展过快导致社会诚信基础不稳固的因素。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太快,在极短的时间实现发达国家几十年到上百年才能实现的过程,但是由于没有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办事,浮躁的心态大规模蔓延。原来中国社会的诚信基础比较好,但是由于这些年社会因素的变化,我们的诚信体制的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同样也侵蚀着我们的检测机构队伍。

所以,虽然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进行标准监督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坚持将这个事情做下去。而且我们在大的环境已经有条件,很多企业自身的条件也具备,所以说,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要对汽车产业严格管理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