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杠少年” 映出三重悲哀


    

长得有些“官相”,文字有些“官腔”……2日,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突然走红,主人公名叫黄艺博,照片上的他戴着红领巾和“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5月3日《长江商报》)

   几个世纪前,写出《爱弥儿》的卢梭,提倡自然教育,被认为是教育的回归。可今天,这种回归仍任重道远。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往往有太多的刻意。当黄艺博的父母炫耀黄艺博两三岁看《新闻联播》,七八岁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时,是否想到这是自己刻意的结果?是否想到这样等于压制了孩子的自由天性?一个年龄阶段有一个年龄阶段的喜好,当家长赋予孩子不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选择时,已经是一种僭越。

   在黄艺博的那些照片里,最刺眼的是他少先队的“五道杠”标识和他一脸稚气的官僚相。一个学生干部,哪怕在学校里当再大的官,他的身份仍是学生,他的任务仍是学习。可在我们的学校里,学生干部参加各种公务活动,并以此为借口不上课、不做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当学生干部而去送礼,一些教师竟然也会以当班干部为由索礼。

   学校是培养学生,不是培养官僚的。按照少先队的章程,少先队的目的是: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参与实践,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这其中,没有一句说培养官僚。可一个少先队干部竟有如此官相,不能说不是学校的悲哀。

   但显然,黄艺博的“官相”、“官腔”更来自于社会的影响。从黄艺博的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大人的影子,因为在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官相”和“官腔”。黄艺博就像一面镜子,将社会官场投射在一张稚气的脸上。最近还有一则被媒体关注的新闻图片,就是美国官员围在屋子里监看美军刺杀本拉丹的实况,在这群有站有坐的官员中,最有权力的人美国总统奥巴马竟然在一个角落,猛一看,还以为是在放录像的工作人员。官员应该在什么地方?似乎并没有定法。但官员的位置,能够显示出一个官场的文化。

   黄艺博的爸爸说,儿子是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还有些管理的职责。他成长的环境、所接触的人,有些时候还要出席一些正式场合。从这些方面来看,又跟一般的小孩子不一样。大家所说的“官味”,也许是这些环境中慢慢养成的,他刚开始的时候也许是很害羞的。换句话说,是社会造就了这样的一个孩子。但反过来看,这个孩子也照出了畸形的官场文化。 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