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跪父母和奴性教育无关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和奴性挂钩。
  
  昨天下午,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一场特别的青年礼在操场上举行。初二全体同学跪在操场上,从父母手里接过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不少同学坦言,这是自己第一次“跪父母”。(5月5日 《新快报》)
  
  这件事情让不少人觉得这是一种奴性教育,或者是在作秀。比较诙谐的抗议是,能让学生跪父母以示孝道,为什么校长不带头在操场上给自己的老父亲下跪?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应,大概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礼仪上,下跪是最高的礼节。而这种最高的礼节,从封建社会一脉顺延下来,又带有很强烈的尊卑等级色彩,下跪的对象除了“天地君师亲”,像是以前碰到自己的“上级”,或者权势强过自己的人可能也要下跪。
  
  “下跪”的新闻出现过好几次。比较早的是疯狂英语的李阳让学生在操场上下跪,后来还有两次是大概是公务员之类的考试,考生迟到,保安不让进,然后考生一激动、一着急,双膝就顺势弯下了。我们不提倡这样的下跪,因为这样的下跪,多少都是为了利益而跪,即使不是奴性,也是一种带有奴性、示弱性质的乞求或者是交换。
  
  但是,像是这样跪父母的形式,是不是一定要拉上奴性教育这样一方大旗呢?从现场效果来看,在孩子给父母下跪的一刹那,许多家长和孩子都红了眼圈儿。父母不易,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一种代沟,或者一种互相的心灵封闭,这种代沟和封闭,在下跪这样一种中国最高的礼节面前,瞬间倒塌。孩子知父母恩,有的父母也觉得对孩子关心还不够,孩子和父母在那一刹那会有一种互相的理解和心灵的交通。如果非要说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场合下,跪上那么一跪,也是一种奴性教育的话,那么我们也只能说这样一种理解才是真正地落入了一种死揪形式不放的顽固和偏执。
  
  事实上,在民间过年,好多地方还保留着已婚子女给父母磕头拜年的习俗。在和自己父母下跪拜年的一刹那,没有多少人会想到这是一种封建余毒,我们只是在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表达子女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恩。
  
  给父母一跪,是种决心,是种沟通,也是一种承担的勇气。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件事情有些“作秀”,但这样的“作秀”是积极的,我们不妨用宽容的心态来看待类似这些有积极意义的作秀。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告诉学生们,任何时候也不能将跪拜范围随意扩大,否则真要沦为没有骨气、被人看不起的“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