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博商学院微语录第三期


研究发现:虽然企业采用的学习方式异彩纷呈,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四种:从实验中学习、从内部的持续改善中学习、向标竿企业学习,或是从员工的能力提升中学习。#哈佛商业评论#

我们的行为和心情经常受到别人影响,当我们容许别人成为自己情绪的掌控者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眼前的事无可奈何,委屈与气愤成为别无他法的选择。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把握住自己的行为与情绪,他不盼望别人使他高兴,反而能将笑容与快乐带给别人。

拿出名片,人人都是经理头衔,但缺很少有人说明白经理到底是做什么的?作为经理的本职工作——管理,又是什么?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要接受挑战;一个人,你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去寻找挑战;一个人,敢听真话,需要勇气;一个人敢说真话,需要魄力;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

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是要为自己的体验负责任。人生中唯一属于自己的就是你自己的内心的体验。

您想活出一份纯粹与洒脱吗? 您想渴望超越吗? 您想要将自己的信念与要达成的目标结盟吗? 你想创立自己的企业吗? 您想要让自己的企业成为长青基业吗? 您想在浮躁的世界里扎下一根信念的桩吗? 你想在激发他人中获得更大能量吗?

在轻松阅读中,有一份新鲜的感觉、愉悦的享受,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点一盏心灯。

温家宝在马来西亚说,“一个13亿人的国家,如果每个人都能独立思考和有创造精神,那么这个国家任何力量都打不败。”其实一个企业何尝不也是如此呢?

事实上,老板需要的,是一头有“拒绝打工心态”的职业牛,今天能为明天做好准备的智慧牛,摈弃了一味抱怨、体验“刺猬人生”的合作牛,功成而弗居、远离“宫心计”的谦和牛,以及用谈情说爱的心情经营事业的经营牛。

一个商业组织的强大,往往不在于某一个英雄人物的伟大,而在于一批──哪怕是并不出众的小人物之间的精密配合,尤为重要的是,下级对于上级精密而智慧的配合,以及个人发挥和忠实执行,二者近乎完美的统一。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重建生命之良序,所以开“方子”就是给生命开出个正确的方向。-------------------------企业如人,因此亦应如此这般。

好的企业就像一座庙,来庙里烧香、求签的是客户;敲木鱼、点蜡烛的小和尚是经理人,后面的大和尚是企业家。大和尚你永远看不到,他经常去建新的庙,到晚上等着小和尚把钱柜子抱进来数布施。管理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把规则搞清楚,最后办好自己的庙,成为一个伟大的大和尚。——冯仑《野蛮生长》。

管理要“眼高手低”! 听上去,“眼高手低”有点贬义的意思,用来形容一个人眼界很高,但动手能力很差。不过究其本意,这个词并不是贬义词,是指一个人做人眼界要开阔,目标要远大,做事情则要脚踏实地,做好手头工作。如此说来,用“眼高手低”来形容管理和战略正合适。

中国企业不缺少资本的沉积但是缺少知识的沉淀。

企业的成败在于管理,管理的成败在于管理者,管理者的成败在于能力的提升,能力提升的成败在于培训,培训的成败在于是否系统和有效。企业是否能够为管理者提供系统有效的培训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命运。

人生总是忙忙碌碌,但我们需要不时地停下脚步,因为只有停下脚步,我们才能有时间回头看看自己的背影,看看我们可能因为走的太匆忙而忽略的人与物。

在前不久,我看到《无条件信任的力量-来自非洲的九头母牛》一书中,描述人生的三种生活方式有,要么逃脱,要么旁观,要么碰撞!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我们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一个真正懂得快乐的人是不会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他们会将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放下执着,碰到烦恼的事尽量绕道行,当快乐来临时尽情拥抱他吧!

迷与悟,从世间的差别上来说距离非常遥远。然而,迷与悟真正落实到我们的心行上,可能只是一念之差。

古德云:“常思见己过,莫谈他人非。”

MBA、EMBA教育,是精英教育,是 “奢侈品”,与一般大学的本科教育、硕博教育的公益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国际上有一个评价指标,MBA的学费如果与毕业后的年起薪基本持平,那就是合理 的。”

【国学12道】1、孔子:为人之道;2、老子:处事之道;3、庄子:养性之道;4、孟子:君臣之道;5、荀子:学习之道;6、孙子:韬略之道;7、管子:教练之道;8、韩非子:统驭之道;9、鬼谷子:权谋之道;10、大学:修身之道;11、易经:天地之道;12、禅宗:死生之道

人们永远不可能通过思考而养成一种新的实践习惯,而只能通过实践来学会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都说企业选人用人很困难,有人注重能力,有人注重人品,其实如果他能自己100%负责任,这个人一定是可用的人才。

一流的员工解决问题;二流员工发现问题;三流员工报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