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花异草记者报道: 问:发热就该使用退热药吗?应该什么时候用? 答:有的人感冒时,感觉全身发烫,就认为是“发烧”,并使用退热药,这是不正确的。应首先明确体温是否高于正常值(正常体温是36℃~37℃,但有个体差异,部分人在37.2℃,也算正常)。体温在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等度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不论任何人,只有在体温大于38.5℃时,才能使用退热药。尤其是孩子,更不能一发热,就使用退热药,否则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只要温度不超过38.5℃,让孩子好好休息,多喝热水,适当补充维生素便可。 问:退热药每天用几次? 答:退热药不应该像一般的常用药那样,规定每天必须使用几次。只有当体温高于38.5℃时,才能使用退热药,而且间隔的时间至少4个小时,最好6个小时。 那么,在4个小时以内,温度再次升至38.5℃以上,怎么办呢?这时,应采用物理降温,可先用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若体温在39℃以上,可考虑用30%~50%酒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手足心等处,或用冰袋冷敷。 问:退热药不能与哪些药物合用? 答:退热药不能与碱性药物(如小苏打、氨茶碱)同用,否则会降低降温效果。 问:孩子发热,可以使用复方阿司匹林吗? 答:婴幼儿高热时使用复方阿司匹林,容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故近年来儿科已经很少将它作为退热剂。其实完全可以服用一些如蒲地兰口服液,清开灵等,就可以了。 问:孕妇发热能用药吗? 答:孕妇感冒较重、有高烧者,应尽快控制体温。应该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法,亦可选择药物降温,但要避免选用阿司匹林之类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柴胡注射液等。 问:一吃抗生素,感冒就好了是为什么? 答:有些人觉得,上次感冒吃了抗生素后,很快就好了,这不就是抗生素的功劳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病毒感染本身有一个自限的过程,也就是说依靠自己的抵抗力,不治疗也会好,而并非抗生素起的作用。仅有一小部分病毒性感冒的患者在得病几天以后可能会混合细菌感染,这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问:什么时候该用抗生素? 答:只有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出现扁桃体炎、流黄脓鼻涕、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增高等现象时,才考虑使用抗生素,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问:孕妇能否使用止咳药? 答:对孕妇来说,祛痰药、止咳药都较安全,但孕妇不宜使用含碘制剂的止咳药。 问:儿童可以选用哪些止咳药? 答:儿童最好选用中药止咳化痰药,比较安全。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西药类止咳化痰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比如复方甘草合剂等。 问:小儿能服用抗病毒口服液吗? 答:有家长图方便,把自己服用的“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给孩子吃,实际上并不妥当。因为这些成药是根据成人特点配制的,对小孩来讲,有些成分刺激性较大,不少孩子吃了以后会出现胃口不好、恶心、呕吐,胃镜检查常常发现有“急性胃炎”。
来自: 广州草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