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跪式教育其他没招了?


除了跪式教育其他没招了?
 
昨天下午,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一场特别的青年礼在操场上举行。初二全体同学跪在操场上,从父母手里接过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不少同学坦言,这是自己第一次“跪父母”。(5日新快报)
自从国学热兴起以来,下跪,成为教育界常见的一道风景,新学期破笔启蒙,向孔子像下跪;校长在操场给做孝子示范,下跪替母亲洗脚;灌输尊师教育,给老师下跪;这边青年礼,也是让学生们给父母下跪,“跪式教育”大有越来越普及的趋势。
诚如郑炽钦校长认为,“跪是中国的最高礼节”,下跪也算得上传统国学的一大亮点吧,让孩子通过下跪的方式,以示对父母、师长、“圣人”的感恩、敬意无可厚非,毕竟这样的跪与人格、尊严无关,是一种庄重的情感表达,只是,跪得多了、滥了、形式化了,就难免让人质疑,除了跪式教育,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一个不争的常识是,孝敬父母,关键在于体谅、尊重父母,未必一定要跪,爱戴老师、崇敬贤者,同样莫不如此。反之,如果孩子心中没能培养出感恩意识、敬重思想、回报理念,即使他跪的姿势很标准、时间很长久、看上去很虔诚,最多也只能是应付、敷衍、服从式的表演而已。
传统美德、国学精髓里的内容相当丰富,绝非只有下跪,即使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不是跪式教育的功劳。孝敬、敬重、报恩的思想,关键在于平时的理念教育和习惯养成,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刻苦学习,掌握报效社会的本领和能力,舍本逐末式的下跪礼仪,只能说明教育无能,陷入了开方、功利主义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