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刘伯承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不纪念一下这位神军是说不过去的。
我对刘帅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我一直知道刘被人称为当代刘伯韫,其用兵几近出神入化;陌生的是,他的具体事迹,我知之甚少。
这一次接触了大量的刘伯承资料,慨叹实在良多。
如此用兵神奇之人,却并不为毛泽东喜爱,这是为什么?
盖因一次举手举错了,站错了一次立场,以后就是再怎么表明立场,又有何用?
人生的悲剧有时是不是因经历而产生呢?
刘的留学苏联,是不是也是他不讨好毛泽东的原因呢?
翻开中国革命史,毛泽东从来就对亲苏的人有陈见,当然除却太子岸英。
如果刘知道毛泽东不喜欢留苏之人,他大可以不翻译苏联的军事著作,相反刘还孜孜以求,甚至在抗日战争最最艰苦的岁月,还翻译了数本苏联军事著作。
很难想象,毛泽东在看到这些著作时是什么不良的心情。
毛泽东是看不起知识分子的,刘却是最最喜欢与知识分子接触的,他自己就是手不释卷的儒将,就是能背《古人观止》的文人。
无法想象,毛泽东听到刘谈军事文化时内心抵触的活动。
我一直知道,毛泽东有一个著名的关于他军事思想的十六字方针,即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等等。
刘伯承似乎不卖老毛的帐,针锋相对地提出“敌进我进”。
事实证明,敌进我进是成功的。
毛泽东听到刘的这个“敌进我进”,又作何复杂感想呢?
自古功臣身退,刘伯承深明此理,故解放全中国以后,他辞去所有工作,一门心思搞军事教育。
殊不知黄浦军校就是革命摇篮,蒋介石最最嫡系的属下从来都只称蒋为校长。
刘是不是又犯了大忌?!
我能想象并不大气的毛泽东心里是不是在想:你刘伯承难道想再当个蒋校长不成?
果然,五十年代末,灾难突然降临,教条主义的帽子死死地扣在了刘的头上。
依我对刘伯承事迹的掌握,刘其实是最不讲教条的。
批他教条的彭德怀其实倒不无教条。
如果没有彭德怀的墨守成规,抗日名将左权何至于牺牲?!
刘最最懂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会是教条主义?!
天晓得?!
因此,刘被指控为教条主义的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
刘伯承解放以后一直想躲,终究没有躲掉。
他躲不掉政治,躲不掉命运。
这是这位我深深佩服的神军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