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腾讯智慧上海站今日在上海皇家艾美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洞悉心声 智领变革”。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在会上透露,腾讯微博总用户量超过1亿6千万,每天保持开通60到80万人,并且没有减缓趋势。
孙忠怀指出,目前从一二三线城市来看,微博渗透率最高是60%左右,二三线渗透率更低一些,。理论上微博在这些地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以腾讯智慧为导航,腾讯智慧峰会已经历时4年的发展,成为全球精英汇聚、共商数字营销发展的智慧盛宴。腾讯科技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直播。
以下是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演讲实录:
孙忠怀:很高兴今天下午有这个机会跟我们上海的朋友一起聊一聊微博的话题,下午在会场的时候,我的同事讲视频的时候,我在下面听,很羡慕他,因为互联网市场上现在最热门的两个应用,一个是微博,一个是视频。这两个领域,腾讯都是后发的一个参与者。
因为前面几个网站都跑的很快了,微博也是一样,我们的同行新浪微博也都做的很棒,在很多方面做的很好。同样是两个后发的产品,同样悲摧的命运,实际上能拿出来分享的东西又是冰火两重天。微博只有这么一个视频刚才已经放了,所以大家不要期待后面还有什么视频。
腾讯微博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哪些场景使用?我刚才看这个视频里有一段话讲的是,在结尾讲的是很多产品和形态环境下使用腾讯微博。待会儿会讲到数字,大家可以竞猜一下,我们可以用多少种腾讯的产品接触使用腾讯的微博。大家先心里想一想。说回来,到底在上线到今天5月31号,实际说我们是微博正式发布了14个月的时间,到底我们的产品做的怎么样?我们的策略是什么?
北京已经讲过了,刚刚整个产品一周年到3月31号为止的数据在视频里已经讲了。我在北京老实说讲的还可以,我不知道这儿讲的怎么样,希望尽可能把我个人的思考跟大家做分享。
到底微博产品的形态未来会怎样?腾讯微博的未来会怎样?我都在学习探讨。接下来比较快速的过一下PPT。刚才那三个数字,1.6亿的用户数,还有9千300万的数字,和超过10亿的每个月的消息数。
大家都已经在视频里看到了,实际状况就距离3月31号又过去了两个月,其实刚刚在休息的时候,我跟我的同事大概小小讨论了一下,可以稍微透露一点,这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微博用户数每天开通的保持过去半年多的速度,每天保持开通60到80万人。从3月31号到现在为止,你们可以算一下大概是什么量。
非常欣慰,我自己到现在为止,从每天报告上还没有看到新开通微博的减缓趋势,我希望这个趋势还可以继续保持下去。除了数字以外,我用两个小案例或者说是热门事件跟大家分享。大屏幕上这个人,他是我的好朋友叫郑义,他自己说他自己是有梦想的流浪汉或者说是有梦想的老流氓。
他实现了上班族心中存在的,但是不愿意去或者不敢去兑现的诺言,实现你的梦想。他在今年三四月份两个月的时间,骑着哈雷摩托从美国的东海岸一直到南海岸一直到美国最西边的地方。他的举动在微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反响。吸引了超过60万人的追捧和跟随。每天很多人在微博上互动聊天,甚至包括他从美国回来以后,很多朋友给他接风,每天喝酒的照片,发出来以后反响非常大。这是一个热嗲事件。
还有一个事件,是我们主持人老师,马老师的所在单位有关系,就是央视的春晚,去年春晚是头一次春晚跟微博做的大规模的合作。春晚前说今年春晚不做某个植入,避免像以前一样出现某个小品讲什么。我们的互动直播节目叫《一年又一年》在这个一小时的节目里,我们主持人通过微博跟全国观众做春晚的分享。好多网友都把自己准备东西发出来。我们的央视主持人平常都很严肃的,也和大家做湖东。新闻的一哥一姐,两个人开始不想参与这个事,后来看其他主持人也参与,他们也忍不住了,在下午四五点五六点钟的时候也跟网友做互动。
有一个普通网友问,他说李老师是你自己吗?他认真的回答,是我自己,是我自己跟你们聊天,但是我不太方便打字,是腾讯微博的小姑娘打字跟你们聊天。也拉近我们新闻联播王牌主持人和我们的距离。这次事件也是非常成功的事件,给我们很多启发。在后面的产品中,我们可能会借鉴这样的事件。这两个小小的事件,除了我们冷冰冰的产品数据以外,做了哪些工作和微博上的热点做的分享。接下来我同三个方面分享腾讯微博的思考。
第一个微博总用户量用户规模未来将到什么样的量级?第二,在这样的级别下,微博活跃度怎样?我自己心里明白,我们和新浪还是有差距的。第三、微博产品的将来商业价值和商业模式怎样?中午吃饭的时候有几个媒体朋友在聊天。其中新民周刊的总监丁老师也讲,他是一个典型的微博狂热用户,他也讲,将来这个微博的商业模式怎样?没有人说的清楚,坦率讲,我自己作为从业人员或者产品负责人之一,我也是在看。但是有一些思考的方向跟大家分享。
我们腾讯微博产品的总的用户量超过了1亿6千万,我们觉得这个总的量都是小的数字,假设1.6亿讲每个人一个的话,占4亿多网民也是三分之一而已,从一二三线的渗透率来看,最高是60%左右,二三线渗透率更低一些。三线以下的城市还有发展的空间。所以理论上存在的可能性,就是未来的微博用户有很大的放亮孔。就看我们能不能把这个给抓到。
因为热点变换特别快,我们去十年十五天,见了太多的差品,一时兴起一时衰落。有些产品可能非常长,有的可能非常短,一年半年就没有了。微博可能是持续放亮的可能性。怎样达到这样大的总量,我们看到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整个腾讯大的社区上,用户关系链的盘活。
大家知道QQ用户有6亿的活跃帐户。这个QQ的好友关系链以及QQ空间包括我们的微博,怎样在微博上得以顺利的转移、延展、扩充?这个是我们非常好的驱动力。第二,除了有关系链之外,产品要非常好的融合才行。不然生硬的拉别人,就必须要他在产品的应用上有无缝的结合才可以。
第三个,现在非常热门的开放,我们腾讯也会在半个月以后会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开放平台的大会筹备中。微博产品也是特别适合做开放的。把我们的大型网站合作伙伴,中小网站的合作伙伴,甚至个人网站的合作伙伴,都接入我们微博平台上,通过合作伙伴的力量,扩充我们的信息量。如果这三个方面我们都做的比较好的话,可以预期我们的用户量有比较大的提升。这里讲一下,像你的好友、朋友、同学,还有QQ上的家人,很多人跟家人联系。
举例说,比如说前段时间日本地震事件,对全世界人的震动非常大。因为他后续引发了核电站的危机。用户关注同一个热门事件的时候会建立一个新的关系链。再比如像我的好朋友美国的事件,有各种各样的新的事件。这样以我们原有关系链为主导,加上新的好友关系链,有效加大用户量。刚才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到底有多少呢?这里面我们在准备PPT的时候是,可以通过超过至少十五种产品,可以阅读或者是去写腾讯的微博。这里面我就不一一念了,有很多很多。因为腾讯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里,产品线和业务链最长最齐全的公司我猜现在有可能超过15个了。在你用QQ拼音输入法的时候都可以发微博。
这样就有效的扩大用户量,开放平台,实际上整个腾讯的开放平台,业务开放是在今天的上半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时间不是太长,在过去几个月里面,以BS网站的统计数据看,我们或作伙伴的占比一直是高居榜首的。这个接入的申请有超过一半的合作伙伴,每天都会超过一千家。每个礼拜会新上线三百家,这个数字还在持续的。
这些技术细节都要一个一个去处理,所以速度还是在持续提升中。刚才讲的是总的用户量怎么提升。下面讲微博的活跃度。这里有一个思考,到底微博产品的活跃度,是不是存在一个值。因为有个产品活跃度比较高,有一些是比较低的,这个是随着产品周期一直在变的。
其实Twitter相当于facebook,用户活跃度是比较低的。这里有个客观的情况,因为facebook和twitter都有发展的欲望。一这个会客观放大微博活跃的值这个值到底多大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活跃度方程式是我们的思考。其实微博活跃度受三个参数影响,第一是你关系链的丰富程度,是一个关系链还是多个关系链?
第二个,每一个用户融入参与微博的场景或者参与度怎么样。越多的平均每个人参与度和越多的你接触应用微博士的场景就会越高的提升整个微博的活跃度。所以从这个关系链来讲,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腾讯平台上关系链特别多,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把QQ的关系链更好的接入到生活中。
当然除了这个以外,你的校友关系、朋友关系带来更多的关系链。是不是有足够吸引人的内容,也绝对了参与度。有很多人性格比较内向的,可能不愿意讲太多,愿意倾听。不管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愿意参与话题。
我们很重要的就是,一直不断的丰富内容。这里面包括大家平时关注的事时信息、体育信息,也包含一些重大的可预期事件的淤埋和投入。比如我们前面举的春晚的案例,还有像前几天的欧冠决赛。还有羽毛球的决赛,还有一些是我们不可预期的。像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重大的突发灾难。还有一些看我们有没有可能精心组织和策划一些,编辑一些好的内容,让用户有一些感受,愿意去说。
假设我们微博上有一群人对炒股票很有兴趣,我们有可能把一些分析师对一些热门股票做一些提炼,做一些好的分享,我们把这些好的内容传播出来。这些就会创造单一,平均每个用户的参与度。第三个方面,是应用场景。目标是希望发展为人人都是微博控。我见过一些微博控,包括我自己本人也是。
我在北京峰会上以自己的案例讲过,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办法,平常在办公室没有时间看微博,只要有业余的时间就看,最极端的时候是开车,开车的时候我也会刷新,有时候会发,但是那个比较危险,大家不要效仿。我们希望腾讯微博的产品像水和电一样,在你需要的时候就能用到。有没有一些好办法,在他边看的时候,边和好友评论。大家看足球比赛的时候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应用场景。有更多的场景就可以触发用户的活跃度。
更多精彩内容,提升活跃度,这三个方面是我们现在所思考的推动微博能够有更高的活跃度的趋势方向。当然我也讲,到底他的活跃度会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们确实现在不知道,还要一直去努力探索。我相信我的同行也都在努力朝这个方向推动。
第三方面讲商业价值、商业模式,简单说,微博的钱从哪来。很多人讨论微博上赚钱的方式。我认为,参与微博的用户或者公司,他们自己现在有可能赚到一些小钱。这里谈到的专业模式是指微博平台特别是微博的运营商和主要合作伙伴主要参与者在一起的整体商业模式,不是发一条微博给你两千块钱这样的小的。大的产品是不是可以做到五亿十亿的两级,是不是可以做到年产值,这个商业模式到底有没有,我们也做很多的思考。现在为止其实没有看到一个明确的提法。
说到商业模式,归根到底,无非是从两个渠道,要么你的钱是从每一个用户个人拿到的,像很多腾讯的产品一样,提供足够好的有吸引力的业务。这是一个模式,还有一个模式就是B2B的业务模式,我给我参与合作伙伴非常大的价值让他们有足够的钱,像广告模式一样。这种设备化,本身是不是可以挖掘,或者说开放平台带来什么新的应用,或者说无线电子商务结合。实际上是在大概一个月以前北京的峰会上。是移动互联网全球峰会上我们的同行也提了六个方向,我们把它引用过来,提了六个方向,互动广告、社交游戏、时时搜索,这些都是探索的方向。我让同事看了一下,如果这个方向是真的未来的业务模式的话,我们有没有基础?还是说完全是零。
社交游戏做的比较多了。搜索的话,我们有一个在市场上,排名不是特别考前的,但是在搜索上有一些储备,但是微博的搜索以同行的情况来看,比较多的是时时搜索,每一分钟微博上的热点内容。无线互联网,现在是NO.1的竞争者、参与者。数字内容收费的话,我们在音乐类或者是在线阅读产品上有一些基础。在数字音乐方面储备的比较好。在微博上有可能主张自己的微博版权。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个故事没有,有人说某人,盗窃了我的一个微博。你写了个一百字或者140字的微博,被转
腾讯微博总用户量超过1亿6千万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