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运行到了现在,增持现象也在增加。具体的有:
还有那个中国神华可能增持(没实际行动)。传闻的中金公司增持三大行等等这些增持事件。
增持的目的是什么,一增持行动人认为股价低于正常估值,如果买入可以在未来某个时点获得比银行利息高的回报。 二:为了增发配股等圈钱行为进行护盘,比如大唐发电。这类的护盘,不值得去关注。 三: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比如国家队,在国家的支持下进入干预市场运行。注入市场信心。 四;上市公司进入行业的顶峰时期,资金充裕而不知投向哪里。管理层目光短浅,漠视衰退危机。总以顶峰期的估值来对股票看待。高估股票的成长性。
增持还在于行动的力度,力度太小,效果不明显。在进入全流通市场后,股票价格,市值的高低决定了大股东的纸面财富和继续圈钱的能力。在市场里为了圈钱进行护盘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了。
全流通的市场,给产业资本一个相当大的话语权,产业资本减持,对公司中期走势产生巨大的阴影。增持,也会给予一个信心,但是股票市场真正的趋势,不是产业资本一时就可以扭转的,哪怕是国家队出手。
国家队出手的目的就是在于维持市场的稳定,让更多的公司继续进行圈钱。为经济输血,为权贵经济获得更大的回报。也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这点可能高估了,因为中国现在几乎没人敢造反)。也是为了经济结构转型现在。就算第一次增持失败,没关系,国家拥有更多的资源支配权,失手的概率很低,会让更多纳税人的钱拿去增持。
增持,并不意味着是底部,不要一看到增持,就真的信心满满,一定要大涨似的、以后的市场,对增持肯定会走向冷漠,因为市场增持成为常态。公司高管只能看公司的一时,再长点,不是随便一个高管,大股东就能够看的出来的 以平常的心态看待增持,默默关注增持的股票,到达你认可的价位开始布局。为自己赢得主动。
不要起哄跟着买。产业资本不是万能的主,特别是中国现在的产业资本,他们还不熟悉中国的股市。总会有翻大跟头的时候。拭目以待产业资本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