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永乐宫国宝级壁画搬迁五十年后出现严重褪色进行专家会诊和抢救复原的建议
近日我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身份去山西考察,发现一个严重问题,特向您汇报。由老一代国家领导人决定并由周恩来总理出面下令,举全国之力,郑重将山西运城地区芮城永乐宫整体搬迁25公里,以利保护国宝级元代壁画不被三门峡水库淹没。五十年后该壁画却意外出现了严重褪色,反而不及过去六、七百年的自然保护,反差极为明显。
永乐宫壁画的价值是无庸质疑的,在所有我国古代壁画中是名列第一的,水平超过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北京法海寺里的壁画。
五十年代末的搬迁也是非常正确和成功的,这也没有任何异议。
问题出在搬迁之后因“保护过度”,造成了“保护性破坏”,这种现象并不罕见,然而后果却很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当组织全国的有关精英再度会战,找出原因和对策,挽救其生命于灭亡中。
短短五十年中出现的急剧褪色表现如下:
一. 色彩由鲜艳转为普遍灰暗,这由五十年前参加过搬迁的老人口中得到了证实,也被目前的管理者认同;
二. 色彩出现了不均衡的色差,同一画区同种颜色色调有深有浅;
三. 斑痕累累,颇似霉斑;
四. 东、西两壁的画同北壁的画之间出现了严重色差。
考察还发现:现场一直没有动态监测制度;拿不出任何动态变化数据报告;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可靠的比较现代的检测仪器,连一支像样子的湿度计也没有。这无疑使上述的褪色现象因得不到及时的返馈和提醒,以致延误了下来,甚至麻木不知。
考其褪色原因,我初步判断,有以下几条:
一. 由老照片上看原殿前脸本无墙、无门、无窗,完全裸露,彻底通风,现在则有墙、有门、有窗、有玻璃,还上锁,不通风;
二. 原有后门,不上锁,有过堂风,现在虽有后门而不开,完全封闭;
三. 原门前只有两株古树,现四周有高高的院墙,墙周缺乏泄水沟,院内遍植树木花草,长得茂密,还有大水池,地上长满青苔,小环境内充满水份,局部湿度常年大增,加上夏季炎热,壁画被高温高湿度所包围,环境剧变,人为地恶劣起来,有密不透风,极易滋长霉菌。
四. 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又缺钱少物,主观上、客观上完全不适应对这件国宝的保护。
因此,我建议:
一. 请国家文物局出面,会同山西省组织全国的有关权威专家对永乐宫壁画及其保护进行会诊,人员包括美术界、古建界、文博界、气候界、环保界、仪表界,还应有参加过搬迁的老人,确切地找出快速褪色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解决办法;
二. 研究妥善复原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必要时联合国外的专家进行专项补救(如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有修复其馆藏同类的山西长人寺壁画的经验),并拨专款实施;
三.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增添现代化测量仪器,并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总之,为了保护这件顶级国宝,也为了延续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良苦用心,请务必费心加以关注,下达指令进行及时抢救,拜托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