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对急推国际板最起劲


  近两周,有关国际板问题我写了几篇文章,接受了好几家媒体采访,得到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热情支持。最近几天,一些官方的表态发言及相关利益集团对急于推出国际板溢于言表,有必要简单分析一下,看看究竟哪些人、机构和利益集团对推出国际板最起劲:

  首先是上海市政府最起劲。在上海市两会期间,上海市市长韩正吹风,表示说现在正是国际板推出的好时机,从年初上海市领导讲话提到的今年工作任务到陆家嘴论上的市长发言,再到前几日分管市长在电视解答市民问题,都把国际板作为了上海今年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目前制度障碍,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进展缓慢,没有突破口,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做的有声有色,大有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边缘化趋势,上海不免焦虑。因此,招几个国际企业在上交所挂牌,则是最简单的、最方便实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事实上,上海要成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需要走的道路还很长,设立国际板也并不是建设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和紧迫任务。

  其次是证监会最起劲。大跃进式的大扩容、高速发展是这几年证监会的工作惯例,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短短5年时间A股流通市值增加了4倍多,上市公司增加到了2000多家,连续三年股市融资规模世界第一而股市表现是世界最差后几名。不管市场死活,只要快速扩容发展,融资规模越大管理层业绩和政绩就越高,似乎正被严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验证。大家可以从管理层每年的工作总结报告发现,推出了什么板、融了多少资往往是管理层当年最值得炫耀的政绩数字了。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管理层对国际板推出最起劲。

  第三是国际板的即得利益团体最起劲。大家可以从最近高盛、安永、摩根大通等境外大投行和拟在中国上市的汇丰等一些国际企业的官方及其代理人发言看到,几乎一致都在为于急推出国际版找出各种牵强的理由,如发1000亿不影响,A股多虑了,国际企业会给A股带来国际化理念不会大规模圈钱、可以丰富A股投资品种等等。利益集团为了利益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做,这些牵强理由不值得一一反驳。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上述三方面起劲方,没有任何一方提出一个令广大投资者信服的急推国际板的理由。如果说当时急推创业板是实现“创新性国家”需要、为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打开融资通道,那么,有关方面需要给广大投资者和全社会一个冠冕堂皇的、“利国利民”的、令人信服的急推国际板理由,如果仅仅是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则晚几年推出国际板无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局,反而会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的更扎实。

  希望有关方面不要为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违背民意、违背市场规律、在市场低迷、条件和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一意孤行急推国际板,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