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B股指数可以说是经历了生死劫难,昨天暴跌7.9%,今天盘中再次大跌7%,收盘跌2.7%。
关于B股暴跌的原因,市场有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元指数即将走强,引导资金回流美国;有人认为国内紧缩加剧,悲观预期加速了资金撤离步伐;有人认为国际版即将开出,B股将被边缘化,从而引发抛售。等等,不一而足。市场下跌,总有其因在原因。而我认为,紧缩背景下经济预期的恶化,加之流动性严重不足,是B股暴跌的根本原因。
由于A、B股市场的联动性,投资者关心的是,B股此次暴跌会否再度重挫A股?查看B股指数,首次暴跌为4月27日,当天盘中大跌7%,收盘跌5.3%。同期A股指数在4月27日之前,已经连续下跌3日。可见,B股暴跌固然对A股情绪有冲击,但将A股4月下旬至5月底的下跌归于B股带动,显然牵强。所以尽管最近两天B股暴跌,但是就此认为A股也将重演5月格局,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其次,与4月下旬迥然不同的是:蓝筹指数已经基本企稳。4月下旬蓝筹股正好处于一波反弹的高点。在紧缩加剧的背景下,客观上存在急剧回归要求。而目前上证指数尽管距去年2319尚有一定距离,但空间已经有限,上证50已处于两年低点附近。目前银行和地产股动态市盈率不足10倍,资金再度大举抛售筹码的概率极低。极端情况下,较去年底部有所抬高的煤炭和有色如果再次下跌,对于指数的影响也较为有限。况且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尚远远高于去年同期。
6月中旬,最大的可能是,部分业绩下滑或显著低于预期的小盘股、题材股继续下滑,而蓝筹反复震荡。各大指数的表现是:上证指数将在2600点以上频繁震荡,深圳综指和创业板指数创出新低。即便如此,对于小盘股指数下跌的幅度,也不宜过分悲观。投资者防范个股风险,远比关注指数重要。这一点,与4月下旬以来有显著不同。
对于老练的投资者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已经不是卖,而是应该考虑买什么。一大批成长性股票已经调整到价值区域,一旦有所超调,就是介入良机。无论如何,看好下半年即将起步的吃饭行情。中国民营企业大量上市之后,市场已告别非牛即熊的极端格局。应该以大牛市的宽阔心态对待民企指数。上证综指年复一年从终点回到起点的历史悲剧,不会在中小板上重演。
6月下旬将在上海举办一次投资报告会,深入探讨下半年即将启动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