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指令将冲击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塑料餐具出口
日前,来自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的消息称,从7月1日起,欧盟对产自或发运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聚酰胺和密胺塑料餐厨具的进口采取特别措施,该协会特别提醒广东相关出口企业注意有关事项。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欧盟委员会已通过法规(EU)No.284/2011,要求所有欧盟成员国对产自或发运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聚酰胺和密胺塑料餐厨具的进口采取特别措施:1、进口商必须提供产品初级芳香胺与甲醛符合欧盟限量要求的声明,并附上相应的检测报告;2、成员国为进口货物指定特定的第一入境口岸,并在互联网上发布入境口岸清单;3、成员国主管部门将按10%的比例对进口货物进行抽样检测。该法规将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出口聚酰胺和密胺塑料餐厨具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据统计,2010年仅东莞检验检疫局就检验检疫出口聚酰胺和密胺塑料餐厨具6019批次,金额6853万美元,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欧盟、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欧盟将近1000批次。
东莞检验检疫局提醒相关企业,要关注欧盟法规的具体规定及相关动态信息,及早采取措施,做好应对准备,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东莞检验检疫局将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将收集到的欧盟最新的技术法规标准印发给企业,并加强对出口聚酰胺和密胺塑料餐厨具实施初级芳香胺与甲醛等安全卫生项目的抽样检测验证工作。
欧盟新指令较之前的标准明显严格了不少:不仅对甲醛限量有了更高要求,而且规定对10%的进口货物进行抽样检测。协会人士罗百辉指出,新政可能会进一步冲击塑料餐厨具的出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国内塑料餐厨具行业的规范发展,对那些生产规范、技术标准较高的企业而言未必是件坏事。
欧盟标准步步高
罗百辉告诉记者,欧洲本土几乎没有生产塑料餐厨具的企业,80%的同类产品来自中国。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产品出口到欧盟可以获得更高的报价,利润空间较大,因此这个市场一直是中国出口商的“香饽饽”。
但欧盟却也是准入要求最高的地区,尤其在2009年国内毒仿瓷餐具曝光后,欧盟对进口中国塑料餐厨具戒心加重。“2009年出口到欧盟的塑料餐厨具有8亿~10亿美元,现在估计也就剩下四分之一了。”罗百辉表示,除了欧盟消费者对塑料制品的需求意愿降低外,出口数额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即是欧盟将进口标准逐步提高。
欧盟标准虽高,但并非无法达到。生产塑料餐厨具所需技术水平并不高,因此国内企业只要按照规范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欧盟所设的门槛必然能通过,但问题是长期以来塑料餐厨具行业鱼龙混杂,规范度并不高。
据调查,仿瓷餐具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建泉州、浙江台州、广东东莞等地,主要以小企业为主,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不多。董金狮称,在全国1000多家仿瓷餐具生产企业中,真正有出口资质的企业只有100多家。许多无资质企业便“借船出海”,借用相关资质从事出口业务。
为节省成本,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偷梁换柱。以密胺餐具为例,符合标准的产品应是以纯密胺即三聚氰胺甲醛树脂(A5料)为原料生产出来的,但有些企业却常常以尿素甲醛树脂(A1料)或者二者的混合料(A3料)进行生产。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变色等情况,外国消费者很可能由此降低了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度。
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
面对欧盟新规,塑料餐厨具出口企业可谓“悲喜两重天”。在欧盟更为严格的要求下,倘若使用低品质的原料进行生产必然达不到其标准,而如果更换品质更高的生产材料则将无利可图。许多企业想到了出口转内销,然而即使在国内销售也面临着困境,“进超市的话其标准难以达到,进入农贸市场又没了竞争优势。”而另一些长期以来生产较规范、着重改善工艺的出口企业看到的则是机会。北京华泰仿瓷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大华表示,其工厂之前的生产标准早已高过了欧盟新规一截,因此面对新规,他们无需手忙脚乱。相反,他认为,标准要求提高后,不少企业将被赶出欧盟市场,这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东莞一家密胺餐具生产企业业务经理罗先生也表示,欧盟新规对他们没有影响,之前他们一直在完善生产工艺,使用品质较高的原料进行生产,虽然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但这带来了长期发展的机会。
罗百辉建议,出口企业应与欧盟贸易商保持联系,获取更多的欧盟相关标准信息,以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企业应加强质量的管理,遵守行业标准。他还认为,行业协会应加强管理,提高行业规范水平,而政府层面则应在检验标准上为与国际接轨作出努力。
欧盟标准步步高 塑料餐具出口企业转型升级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