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高鱼子酱:品类创新成就一个行业的突围


  原产自伊朗和俄罗斯深海的鱼子酱,以珍稀鲟鱼鱼子为原料,富含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与鹅肝、松露一道,被誉为世界三大顶级美味。因原料稀缺,价格昂贵,素有“黑金”之称,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国内消费者更是难得一尝。

      而在中国,每年数千万吨的淡水鱼子资源,却面临被浪费或被廉价贩卖的命运。真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此独辟蹊径,让淡水鱼子“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不少从小生长在鱼米之乡人的心中愿景。

      淡水鱼子酱变“废”为宝

      2009年春,一位水产专家向麦隆食品董事长杨灵健推荐了一款多年的研究成果——“淡水鱼子酱”。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研究成果一直未被企业利用进行大规模开发生产。

      “鱼米之乡”土生土长的杨灵健从中看出了商机:湖北是渔业大省,淡水鱼养殖连续16年位居全国首位,淡水鱼子的产量可观。淡水鱼子酱产品如果能够有效形成市场规模,极具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随后,杨灵健开始了项目的可行性调研。经过多次前往中国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水产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请教之后,杨灵健了解到:有几种淡水鱼鱼子含有身体及神经发育成长的关键元素,具有明显的益智、增高、驻颜等功能。而且,这几种鱼在长江和汉水流域分布相当广泛,拥有稳定的产能支撑。这一发现,让鱼子产品的商业性、规模性开发成为了可能。

      进一步的调研还发现,目前,在湖北省仅武汉市日销鱼子就在一万公斤左右,但深加工利用率不足一成。因为鱼子容易变质,外省鱼贩在汉采购的鱼都是先挖出鱼子等内脏后再发运,造成的浪费相当惊人。一部分鱼子即使被利用,九成以上是被餐馆、菜贩作为普通食材买去,难以卖出好价钱。

      看到如此庞大的淡水鱼子资源和巨大的深加工利用空间,杨灵健决定变“废”为宝,深度开发淡水鱼子酱产品。

      高端调味酱的品类创新

      看到市场大好前景的同时,杨灵健也了解到不少淡水鱼子项目开发所面临的困难,甚至是失败案例。目前,国内生产淡水鱼子酱的企业多数因受到资金、技术、生产工艺等条件的限制,一直处于作坊式的运作状态,尚未实现有效的商业价值。淡水鱼子酱市场,几乎仍是一片空白。

      为此,杨灵健聘请金犁公司对鱼子酱项目进行了悉心策划:树立进军全国大市场、塑造大名牌的目标,为全国每年数千万吨极具特色的优质蛋白淡水鱼子高效利用寻找出路;组建武汉南水鱼跃食品有限公司独立运作鱼子酱项目,充分利用南水北调的难得机会,大打汉江环境牌,为鱼子酱项目注入生态价值;与国内海洋水生物食品专家和淡水生物食品研究院所开展合作,完善产品配方,做到味道鲜美、营养特别、有利吸收;针对主要消费者青少年儿童,进行核心利益诉求,起名“添高V鱼子酱”。

      策划方案得到杨灵健的高度认同。于是,他立即着手进行厂房扩建改造、购买生产设备、聘任技术人员、建立科研及生产工艺体系等一系列工作。经过一番努力,采用自然熬制工艺生产出来的鱼子酱终于在2009年3月基本定型。此时,距离水产专家向杨灵健推荐淡水鱼子酱还不到3个月时间。

      在随后的样品试吃盲测过程中,90%以上的人群对其口感十分认可。在经过近半年时间对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和工序进行一系列改进之后,2009年9月,“添高V鱼子酱”正式开始了上市招商工作。作为调味品高端调味酱的一个新品类,淡水鱼子酱终于开始登上老百姓的餐桌。

      新品类需要持之以恒的培养

      2009年10月中上旬,添高V鱼子酱正式上市销售。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在西安、广州、太原、武汉建立销售网络,并全面上架省内知名大卖场,销售形势十分看好。

      2010年10月,添高V鱼子酱作为中国淡水鱼子酱行业标杆品牌,荣获“第四届中国食品产业最具成长潜力新品奖”,代表行业第一次站在了中国食品成长之星的颁奖舞台上。

      作为伴餐酱中的新成员,鱼子酱到底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南海鱼跃公司总经理赵乐萍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国内淡水鱼子酱市场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淡水鱼子酱这种由天然鱼子为原料,具备高营养价值的健康食品会受到越来越多追求高品质生活消费者的欢迎。同时,淡水鱼子酱作为新品类,对国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的引导教育工作,需要企业做好人群定位和渠道定位,持之以恒的培养出产品的专属渠道和消费群体,淡水鱼子酱才会慢慢沉淀和融合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