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近日,网帖曝南京江宁区汤山镇官员周兆华在公开场合抽100元一包的“九五至尊”香烟,直指周兆华是原江宁房产局局长周久耕的翻版。经汤山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证实,周兆华承认开会时抽过“九五至尊”香烟,但也称,烟是过年时周兆华的外甥送的。(6月14日新华网)
综合周兆华的身份、职业、工作环境看,似乎没有任何条件支持他抽高价烟。网民对这个帖子的高度关注,恐怕还是周久耕下台后曾引起热烈讨论的“香烟反腐论”又起作用,网民再度从官员抽的高档烟下手,想复制周久耕的例子,再拉下一个贪官来。
2008年周久耕因抽天价烟被曝光,次年被查出受贿而判刑,在南京官场引发了一次震动,据说官员纷纷改抽低价烟。近三年来,无人再因抽高档烟落马。如今周兆华抽“九五至尊”再成新闻,很容易被人们理解成风头过后一些官员故态复萌。民众紧盯官员的烟屁股,至少表明了以下两点:
反腐乏门迫使民众“独辟蹊径”。周久耕事件发生后,舆论在肯定网络监督的同时,也指出了这种反腐方式的弊端。虽然周久耕最终被查处,但“用烟屁股反腐不能成为常态”还是成为共识。现在又有官员因抽烟问题而成焦点,只能说明民众表示反腐诉求的渠道还不够畅通无阻。
民众对官员抽高档烟、戴高档表等依然敏感。作为个人消费能力和消费爱好的呈现,抽什么烟、戴什么表,本来属于官员和私人生活,之所以被当成打击腐败的利器,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官员的个人财产不够透明,当收入与其消费水平不匹配甚至出现很大差异时,质疑声席卷而来就不奇怪了。
民众对官员抽什么烟虎视眈眈,官员为抽什么烟而心惊胆战,这种尴尬的局面早就该打破了。